DoNews11月12日消息,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新質生產力”這一概念,強調了深化數字化轉型、推動創新和工業化增長的重要性。與此同時,人工智能作為“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正與千行百業深度融合,成為社會及經濟結構革新的關鍵支柱。
這一時代背景下,管理變革對于當今的CIO來說也至關重要。
中國CIO面對的是更為復雜的課題,如數字化轉型、信息安全、人才培養等。此外,由于企業業務復雜度不斷提高,CIO還需要與業務部門、IT 部門等多個方面進行合作,以確保數字化業務的成功實施。
2024年11月7日 ,Gartner研究總監金瑋向DoNews以及其他媒體解讀了中國CIO面臨的挑戰與機遇,并針對CIO提高生產力給出了新的解題思路。
01、預算限制下求創新
相較于全球同行,中國CIO處于更為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中,面對著更多的挑戰和壓力。例如,不僅要應對國際競爭,還需遵守更加嚴格的國內法律法規,同時,在IT預算緊縮的情況下,推動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和生產力提升。
金瑋補充道,“從2025年的數據來看,IT預算出現負增長,像以往都會有兩位數的增長,今年僅為2.8%。但是全球的IT預算其實仍在增長,所以中國的CIO面臨著緊張的壓力,合規要求,且預算減少的情況。”
如何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增強生產力,是接下來中國CIO必須要思考的問題。Gartner建議可以從幾個方面入手:
- 技術創新,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創新,包括設立創新園區和在教育體系中推廣人工智能課程。
- 生產要素優化:重新分配和優化生產要素,如產業升級和環境保護。
- 工業化轉型: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工業化轉型和升級。
針對中國CIO提高生產力的需求,Gartner提出了三項核心策略:
首先,采用新技術。鼓勵探索生成式AI、低代碼/無代碼平臺及分布式云計算等前沿技術,并建議構建多元化的技術團隊,以支持技術的應用與發展。
其次,提高效率。通過流程優化、組織結構調整和員工技能提升等方式,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與使用。
最后,創造商業價值。確保技術解決方案能夠直接轉化為商業成果,Gartner提供的AI應用案例可作為參考,幫助CIO們評估并實施AI項目,保證投資效益。
金瑋強調,在數據安全與效率之間找到平衡點,是中國CIO不可忽視的任務。安全應被視為企業發展的基石,CIO需與CSO緊密協作,保障數據安全與合規性。
02、AI撬動新質生產力發展
今年,最大的變量就是AI,普通人也可以感受到它的魅力和爆炸力。
但人工智能不是什么新鮮詞匯,它早已經歷幾十年的發展。如今,感知的問題已經解決,現在進入認知范疇。
相關數據顯示,在數據邊界較為清晰的前提下,針對業務邏輯關聯性復雜的智能化場景,大模型將發揮重要價值。預計到2030年,平均生產力提高會達到140%,從某種程度上說,誰掌握了這個工具,就掌握了未來的生產要素。
AI一直是企業創新、自動化和競爭優勢的一種手段,但在ChatGPT和當前一批AI工具(尤其是生成式AI)進入市場之后,AI在IT優先級列表中的位置迅速上升,這讓越來越多的組織中出現了更為具體的AI相關問題。
在Gartner看來,未來一年內,中國CIO重點關注的技術領域包括AI、低代碼/無代碼平臺、分布式云計算和生成式AI,這些技術有望大幅提高生產力和運作效率。
不過,中國CIO對于AI的態度正變得更加“務實”,雖然公眾對AI的關注度可能有所下降,但他們更加重視將AI技術融入到具體業務場景中,通過試點項目逐步推廣其應用。
面對AI的提效要求,AI技術的應用也改變企業的運作方式,促進了部門間的協作。
例如,低代碼/無代碼平臺讓非技術背景的員工也能參與到應用程序的開發過程中。不過,要充分發揮AI的潛力,還需要不斷優化工作流程,確保釋放出的時間能被投入到更高價值的任務中去。
Gartner出過一份棱鏡報告,列出了19個生成式AI在中國使用的案例。當一個企業想擁抱AI技術,但是又不知道如何把AI技術轉化成落地的案例,或者是轉化為對業務的幫助時,可以參考這19個已經被驗證過的、已經落地的AI案例。
“我投資了AI,花了那么多錢,最后是不是有回報?這邊會清晰的定義出投資回報率(ROI)的一個簡潔的計算公式,幫助CIO確認其商業價值。”金瑋補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