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林小白
編輯|楊勇
來源?|?氫消費出品
ID | HQingXiaoFei
“深圳人有自己的胖東來!”
“深圳版胖東來開業了!”
11月初前夕,深圳的市民們對即將重新開業的永輝超市充滿了期待,開業的消息在網絡上傳得沸沸揚揚,無論是市民還是各路網友都在討論被胖東來“爆改”后的永輝超市將會給當前的傳統商超業態帶來什么樣的變化。
在高昂的市場情緒下,11月8日,調改后的深圳永輝超市卓悅匯購物中心店正式開業,據到場消費者回憶,開業當天,門店人頭攢動,熱鬧得甚至僅僅開業幾分鐘購物車就被搶完,其中新增的熟食區成為熱門搶購區域,專門設置的胖東來自營商品專區,則成為相繼打卡之地。
絡繹不絕的顧客讓調改后的永輝超市懸著的心放了下來,但不可避免的是,大部分都是沖著“胖東來”的名頭而來。
或許20年前南下向永輝超市學習的胖東來沒能想到,20年后成為永輝超市的模仿對象,“倒反天罡”的商業模式難免映射出當下傳統商超市場迫切改變轉型的決心,更是當前中國零售業競爭格局和市場策略演變的縮影。
這場“爆改”實驗仍舊在繼續,永輝超市計劃進一步擴大調改范圍,預計到春節前,全國調改門店數量將達到約40—50家。
我們同樣也想探究,被胖東來“爆改”永輝超市,背后“倒反天罡”的商業模式會是傳統商超的新出路嗎?
轉型“敗走”新零售
“低頭”復制胖東來
連年虧損加劇、居高的負債率,都給永輝超市近幾年的發展籠罩著沉重的陰影。
據永輝超市歷年財務報告顯示,20210—2023年期間,總營收分別為931.99億元、910.62億元、900.91億元、786.42億元,三年內(2021—2024年前九個月)扣非凈虧損累計高達90億元。
永輝財報
同樣備受壓力的,還有永輝超市近年來居高不下的負債率,分別為84.47%、87.68%、88.60%,不僅遠高于中國上市公司協會公布的2023年A股批發和零售行業的平均資產負債率64.18%,而且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相比之下,永輝超市的負債水平顯得格外突出。
永輝財報
與此同時,永輝超市的坪效也在大幅降低,2023年僅為1.01萬元/平方米,相較于2020年下降了約10%,達到了近年來最低值,倒逼永輝超市不得不采取關閉部分門店的策略,以優化資源配置和提升運營效率,從2019年的門店數量最高達1440家,到2023年減少至約1000家,2024年至今也已關閉了近200家尾部門店,僅剩下800多家。
但其實,永輝超市近年來的財務壓力,或許是其在新零售浪潮中轉型的“失敗成果”。在業務鼎盛時期,永輝超市積極擁抱變革,推出了包括超級物種和永輝生活在內的創新業態,并嘗試拓展至金融服務和供應鏈管理,但這些新業務并未如預期般成功,反而導致云創業務虧損嚴重,超級物種不得不全面關閉,永輝生活也轉向線上模式。
伴隨著三年特殊大環境和探索倉儲式超市未見成效的影響,永輝超市前期的重資產投資和新業態的初期高投入,以及隨之而來的應付賬款激增,共同推高了其資產負債率,使其財務狀況面臨挑戰。
永輝超市的困境在業界并非獨有,據聯商網統計今年1至7月,全國有15家沃爾瑪門店關閉,高鑫零售在2024財年也關閉了20家大賣場。
一面是冰,一面是火,傳統商超萎靡的同時,山姆會員店等“舶來品”的付費會員連年遞增,2023年營收更是超越了永輝和大潤發等傳統商超巨頭。
然而,在這一背景下,胖東來卻實現了驚人的增長,盡管全國只有12家門店,也沒有入駐一線城市,胖東來卻在2023年實現了46億元的營業收入,平均每家門店的營收約為3.83億元,遠高于2023年行業平均水平,僅次于多數坐落在一線城市的開市客中國(Costco)。
所以,這才有了一系列胖東來“爆改”永輝超市,不僅是曾經的行業龍頭向一家中小企業學習,接受中小企業的改造,更是傳統商超上少有的“倒反天罡”商業模式的進一步探索。
永輝超市能否通過借鑒胖東來的經營模式,成功實現業績的逆轉呢?這是一個值得繼續深思的問題。
學了,但沒學到“靈魂”
眾所周知的是,胖東來在過去幾年間從傳統商超中屢次“出圈”,依靠的是極致的人性化服務和賣場布置,豐富的SKU和較高的自營商品比例,從而區別于傳統商場只是提供商品渠道所以廣受歡迎。
從本次的深圳調改店看來,能明顯地看出來永輝超市“爆改”的決心,用心學了,但好像沒學到“靈魂”。
據消費者與媒體記者實際走訪得知,門店改動較為顯著的為賣場布局、商品選品結構以及人員服務。
原先的永輝超市貨架高度較高,商品展示密集且零散堆積,調改后的門店,貨架高度降低至1.6米的同時配置放大鏡、提供注意事項,通道拓寬,取消了強制性的購物動線,并在門店在出入口設置了人工和無人收銀區域,配備服務人員穿梭在顧客之間引導路線,相較以往,商品的展示會更加聚焦且使得顧客能夠更自由地瀏覽和選擇商品。
在商品結構上,調改店對SKU進行了調整,下架了約70%的舊單品,同時引入了近5000個新單品,使得SKU總數接近9800,其中烘焙和熟食區的面積也從10%增加到30%,成為門店中最火爆的區域。
這里值得注意的是,被胖東來“爆改”的永輝超市,雖然替換的SKU幅度較大,但總數上并不比此前增長許多,且據記者觀察,大多數商品的供應商并不是專屬于胖東來,永輝的自營產品也少見,被許多進口商品所替代,使得整體的消費體驗上,相比此前永輝相對平價的格調,開始在價格上拔高不少。
設立的胖東來專區,也僅有35種,占地面積在龐大的超市場地中,實屬偏居一隅且較小,大多數顧客只是到專區打卡拍照,并不會過多停留以及大肆采購。
雖然有消息稱,調改后的永輝超市開始實行“裸采”模式,取消了供應商繳納的進場費、條碼費和陳列費等,但要知道,胖東來最核心的商業模式,就是通過高比例的自采和自營策略,能夠較好地把控商品的質量和成本,進而實現較高的毛利率。
這種高毛利的經營策略為胖東來提供了實施高薪酬制度的空間,有效地激發了員工的工作熱情和忠誠度,促使員工在提供客戶服務時更加盡職盡責、追求服務的極致,從而贏得了顧客的滿意和忠誠,最后轉化為了胖東來持續的營收增長,形成了一個從高效經營到優質服務,再到營收增長的良性閉環。
鄭州大學管理工程學院副教授劉春雄曾表示,“胖東來的經營方法無法復制,企業文化會因為規模的擴張而攤薄”。
觀察永輝超市其余經過調整后的門店初期表現,出于對胖東來的新鮮感和好奇心,短期內客流量和銷售額激增,就如今年6月,胖東來幫扶的首店鄭州永輝超市信萬廣場店,日均銷售額是掉改之前的13.9倍。但隨著時間推移,這種增長勢頭逐漸放緩,據相關媒體報道,信萬廣場店到了國慶期間人流量已然明顯減少,有一周甚至連正常時期的三分之一都沒有。
短期改善乏力
長期需思考革新的本質
其實,在深圳調改店重新開業之前,永輝超市已經向胖東來學習了半年之久,不同于早已調改完成的門店都坐落于鄭州,調改南下確屬第一次。
如今半年過去,永輝超市在市場上已然收獲了較之前大幅增長的聲量,但從業績上來看,卻沒能取得改善,高負債與虧損,仍在繼續。
據永輝超市2024年第三季度財務報告顯示,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同比下降12.14%至545.49億元,歸母凈利潤則為-7786.57萬元。
其實永輝超市的持續“不賺錢”并不意外,因為傳統商超在線上新零售渠道的飛速發展下,“議價優勢”逐漸被打壓的困境,目前從整個行業來看,都還沒有玩家能夠打贏這場翻身仗。
然而,要論及零售改革的最佳路徑,似乎是一個不斷演進的過程。線下門店作為顧客體驗和了解產品的第一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們不僅是銷售的場所,更是品牌形象和顧客互動的展示窗口,另一面線上平臺則在擴大銷售半徑、喚醒和滿足用戶需求方面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永輝超市在線上和線下乃至全域的聯動方面,與山姆和Costco等競爭對手相比,仍有提升空間,盡管永輝已經采取了一定的線上化措施,如推出永輝生活APP和小程序,以及通過微信公眾號進行用戶互動。
一向被傳統商超視為強勁競爭對手的山姆,開發了自主移動端App“山姆會員商店”,并通過山姆京東旗艦店,為會員提供更多網上購買渠道。此外,山姆還通過與京東到家APP的合作,實現了訂單的快速配送。2023年,其線上銷售占總體銷售比重已達到55%,在線上打造了第二個“山姆”。
圖片來源:沃爾瑪中國公眾號
而Costco的商品優勢建立在其精選策略和自有品牌的競爭力提升上,Costco通過挑選少數滿足特定需求的產品,并與生產商直接合作,確保了商品的性價比和品質,同時其會員制下的消費數據,能夠直接給到Costco的買手團隊根據消費趨勢不斷優化SKU,保證貨架上的商品既優質又符合顧客需求,同時提高了庫存管理的效率。
在這些方面仍舊欠缺的時候,“胖化”容易,撕掉單純的模仿標簽卻很難。
不可否認的是,深圳調改店在調改之后,日均消費客流是調改前的4.2倍,日均銷售額是調改前的8倍,但想要實現扭轉業績困境的局面,以及走出自己獨有的持續穩定增長路徑,永輝超市真正需要改變的,是更深入地理解消費者需求的變化,和思考商品競爭力的本質革新。
結語
當國際零售巨頭如山姆會員店在國內中產中迅速擴張時,屬于中國本土的“山姆”還在探索自己的發展之路。
這條永輝超市開辟的“倒反天罡”的學習之路,在“不恥下問”的革新態度中已然做出了表率,雖然到目前為止,越來越“胖東來化”的永輝超市,其實并不是個完美方案。
但中國的零售市場已然向多元化需求邁進,據尼爾森IQ報告《2024中國零售業發展報告》,中國零售市場從消費升級模式逐步過渡到性價比導向的新時代,消費升級與降級并存,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帶來結構性增長機會,性價比和高價值成為當前零售市場的核心競爭力。
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永輝超市和胖東來的合作,可以看作是對中國本土零售企業如何增強核心競爭力的一種探索,當永輝超市在這條道路上的不斷摸索與落地“實驗”,或許能為中國零售企業提供一個如何結合本土優勢、提升服務質量、增強消費者忠誠度的思考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