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ews12月9日消息,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從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官網獲悉,針對消費者投訴、舉報集中及質量問題較多的產品,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集中組織力量對美容護理器具等12類產品進行了監督抽查。
其中,在監督抽查的24個品牌40批次美容護理器具中,經檢驗,有7批次不合格,不合格檢出率為17.5%。
抽查結果顯示,1批次由上海屈臣氏日用品有限公司閔行永躍路分店在萬達廣場(浦江店)銷售、標稱為渲美美健(深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或供貨的“TOUCHBeauty”品牌電動潔面儀(型號規格:TB-14838;生產日期/批號:未標注)被檢出標志和說明項目不合格。
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指出,該產品銘牌標識缺失(標準要求器具銘牌標識應標有額定電壓、電源性質的符號、額定輸入功率或額定電流、型號或系列號等內容),與國家強制性標準要求不符。“該指標不合格,輸入參數缺失或錯標可能令消費者錯誤選用電源適配器,易導致電池過充,損傷電池壽命。錯誤使用符號或使用外文標識,容易誤導消費者錯誤使用器具。”
此外,1批次由上海屈臣氏日用品有限公司閔行永躍路分店在萬達廣場(浦江店)銷售、標稱為渲美美健(深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或供貨的“TOUCHBeauty”品牌眼部美容儀(型號規格:TB-1883;生產日期/批號:未標注)同樣被檢出標志和說明項目不合格。
值得關注的是,這已不是屈臣氏首次被市場監督管理部門“點名”。
據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不完全梳理,2023年12月,上海屈臣氏日用品有限公司因擅自配制化妝品,違反《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第六十條第五項規定,被上海市浦東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15.3萬余元,并沒收包裝材料;2023年8月,上海屈臣氏日用品有限公司因發布國產非特殊用途化妝品具有特殊“美白”功效的虛假廣告、普通食品宣傳有保健功能的虛假廣告,被上海市楊浦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8萬元。
同年3月,北京屈臣氏個人用品連鎖商店有限公司東城第四分店因經營未備案的普通化妝品,被北京市東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1.6萬元,沒收違法所得170.7元和非法財物。
此外,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截至發稿,與“屈臣氏”搜索詞相關的投訴共有16278條,投訴內容多集中在“促銷不實”“質量問題”“售后服務差”等。
據屈臣氏集團母公司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江和記實業”)2024年中期報告顯示,報告期內,因店鋪人流量不足,中國保健及美容產品業務的同比店鋪銷售額下降了18.6%。
從數據來看,屈臣氏中國保健及美容產品收益總額為68.79億港元,上年同期為88.84億港元,同比下降23%;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為2.5億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