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宇
編輯|楊博丞
“家用醫療器械第一股”魚躍醫療交出了一份令人失望的成績單。
4月26日,魚躍醫療發布了2024年及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其2024年總營收為75.66億元,同比下降5.09%;歸母凈利潤為18.06億元,同比下降24.63%,這是魚躍醫療自2008年4月上市以來首次出現總營收和歸母凈利潤雙雙下滑的情況。
2025年第一季度的表現也不盡如人意,魚躍醫療的總營收為24.36億元,同比增長9.17%;歸母凈利潤為6.25億元,同比下降5.26%,呈現出“增收不增利”的局面。
魚躍醫療是一家以提供家用醫療器械、醫用臨床產品以及與之相關服務為主要業務的公司,產品主要集中在呼吸治療、血糖管理及POCT、家用健康檢測、臨床器械及康復解決方案、急救解決方案等領域。
2020年,魚躍醫療借助疫情紅利實現了業績的爆發式增長,其總營收和歸母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45.08%和135.77%。魚躍醫療董事長吳群更是豪情萬丈地立下“2025年實現百億營收、千億市值”的目標。
然而截至4月30日A股收盤,魚躍醫療的市值僅為345.45億元,距離千億市值還十分遙遠,至于能否實現百億營收,也依舊前路漫漫。
一、業績大幅波動
隨著疫情紅利逐漸消退,魚躍醫療的業績呈現出明顯的波動跡象。
2021年和2022年,魚躍醫療的總營收分別為68.94億元和71.02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2.51%和3.01%,同期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4.82億元和15.95億元,同比增速分別-15.73%和7.60%。尤其是2021年,魚躍醫療的總營收增速創下歷史新低,同時歸母凈利潤更是出現了上市以來的首次負增長。
2023年,魚躍醫療的業績觸底反彈,總營收為79.72億元,同比增長12.25%;歸母凈利潤為23.96億元,同比大幅增長50.21%。其中,總營收首次逼近80億元大關,如果魚躍醫療能夠繼續保持這一增速,那么在2025年實現百億營收的目標并非遙不可及,然而好景不長,2024年,魚躍醫療的業績表現急轉直下,總營收和歸母凈利潤雙雙下滑,距離百億營收的目標漸行漸遠。
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指向了疫情相關產品的市場需求大幅減少。疫情期間,魚躍醫療的呼吸機和制氧機等產品的市場需求激增,從而帶動業績大幅增長,疫情紅利消退之后,這些產品的市場需求迅速回落,導致魚躍醫療漸顯疲態,同時也暴露出其業績增長并不穩固。
按照產品劃分,魚躍醫療主要有呼吸治療解決方案、血糖管理及POCT解決方案、家用健康監測解決方案、臨床器械及康復解決方案、急救解決方案及其他五大業務板塊。
其中,呼吸治療解決方案的核心產品是呼吸機、制氧機等,該業務板塊是魚躍醫療的主力創收業務。2024年,呼吸治療解決方案收入為25.97億元,同比下降22.42%,占總營收的比例由2023年42.00%下降至34.33%。魚躍醫療在財報中表示,主要是呼吸機等防疫物資的市場需求回歸常態化。
圖源:魚躍醫療財報
同時,第二大業務臨床器械及康復解決方案家和第三大業務家用健康檢測解決方案的收入分別為20.93億元和15.64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0.24%和-0.41%,反映出該兩項業務板塊的增長正在逼近天花板。此外,臨床器械及康復解決方案毛利率還同比下降了3.52個百分點,意味著其盈利能力下滑明顯,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進一步加劇。
盡管血糖管理及POCT解決方案和急救解決方案及其他表現亮眼,收入增速分別為40.20%和34.05%,但占總營收的比例僅為13.61%和3.16%,尤其是后者毛利率僅為32.30%,遠遠不及整體毛利率,意味著該兩項業務仍難以彌補主力創收業務收入下降而產生的缺口,換言之,魚躍醫療的“疫情依賴癥”已經出現了后遺癥。
如果魚躍醫療不能盡快找到一條可持續增長的道路,其業績將由大幅波動轉向持續下降,距離“2025年實現百億營收、千億市值”的目標也會更加遙遠。
二、重銷售、輕研發
魚躍醫療創始人兼董事長吳光明十分擅長資本運作,使得魚躍醫療在2016年至2020年的市值增長數倍,但吳光明也因此爭議纏身。2020年9月,吳光明將董事長一職正式交到了其子吳群手中。
吳群接班后,制定了魚躍醫療全球化戰略,并推動魚躍醫療品牌形象全面升級,提出魚躍醫療要向C端化、年輕化、數字化轉型的目標。
在這一目標之下,魚躍醫療的產品研發及銷售渠道均發生了顯著變化,也更加注重對C端消費者需求的調研和分析,將產品研發與市場需求進行緊密結合,比如在產品設計上,魚躍醫療更加注重外觀設計、功能的人性化和智能化;在銷售渠道上,加大對線上渠道的投入和拓展,通過電商平臺、社交媒體平臺等提升品牌知名度及影響力。
但轉型導致魚躍醫療的銷售費用持續增長。根據財報,2024年銷售費用為13.61億元,相較2023年的10.88億元增長25.13%,占綜營收的比例由2023年的13.65%增長至17.99%。相比之下,2024年魚躍醫療的研發費用為5.47億元,同比增長8.39%,占總營收的比例由2023年的6.32%增長至7.23%。
2025年第一季度,魚躍醫療的銷售費用同比大增32.67%至3.63億元,而研發費用同比增長25.61%至1.56億元,但仍遠低于處于行業頭部的競爭對手。
無論是占比還是增速,銷售費用均遠遠超過研發費用,可見魚躍醫療已陷入到“重銷售、輕研發”的漩渦之中,難以支撐長期技術壁壘的構建。
對于研發的忽視,導致的直接后果便是魚躍醫療屢屢因質量問題而遭到消費者的口誅筆伐。
在消費者投訴平臺黑貓投訴上,涉及魚躍醫療的投訴高達488條,投訴原因主要是血壓計、血糖儀、制氧機等產品存在嚴重的質量問題,如數據不準確、零件頻繁損壞、異常噪音等等。還值得一提的是,在#魚躍牌血壓儀測得準嗎#微博投票中,僅5.5%的消費者認為“非常準確”,超半數認為“完全不準”或“不太準確”。
產品質量頻發反映出魚躍醫療在研發和管理上存在著明顯不足之處,想要向C端化、年輕化、數字化轉型,魚躍醫療就必須加大研發投入,提升核心競爭力,才能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競爭中保持競爭優勢。
三、頻繁并購埋隱患
魚躍醫療認為,通過外延式擴張進行產業整合是國內醫療器械企業未來發展的必經之路,通過外延式擴張,魚躍醫療擴大了規模,但也帶來不小的隱患。
2009年,魚躍醫療成功收購了擁有百年歷史的蘇州醫療用品廠;2014年,以11.42億元的價格收購了華潤萬東1.12億國有股;2015年,收購上海醫療器械集團100%股權,切入高端醫療設備領域;2016年收購上海中優,支撐起消毒感控業務;2017年收購德國普美康Primedic,獲取AED核心技術;2019年,收購眼科器械企業六六視覺,并投資參股隱形眼鏡企業江蘇視準;2021年,完成對動態血糖儀企業凱立特的收購;2024年,收購江蘇樂潤隱形眼鏡有限公司。
根據財報,當前魚躍醫療旗下擁有多個品牌,包括“魚躍yuwell”“潔芙柔”“華佗Hwato”等,然而除了“魚躍yuwell”外,其他品牌大多是通過外延式擴張獲得。
外延式擴張使得魚躍醫療的產業版圖迅速擴張,實現了“凌空一躍”。然而,這種模式也存在潛在風險:一方面,外延式擴張可能影響協同效應的發揮,導致內部資源分散,供應鏈整合困難;另一方面,當外部環境變化或資金壓力加大時,外延式擴張將難以持續,導致業績增長受阻。
同時,外延式擴張也帶來了商譽減值風險。魚躍醫療在財報中表示,自上市以來,公司通過收購兼并將業務范圍不斷擴大,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因此持續快速提升。公司管理層將利用多年積累的資源整合經驗,本著求同存異的管理思路,從戰略層面優化配置各方資源,調動各方積極性,實現1+1>2的并購效益。截至本報告期末,公司的商譽為 10.84 億元,占公司資產總額比重為 6.93%,公司管理層每年會審慎評估被收購公司經營狀況及可能出現計提商譽減值的風險。
吳群接班已四年有余,在此期間,魚躍醫療遭遇了業績增長乏力、核心業務收入驟降、銷售費用高企、品牌信任危機、外延式擴張后遺癥顯現等多重挑戰。吳群立下的“軍令狀”已進入倒計階段,但從魚躍醫療的業績表現來看,其“千億市值夢”恐怕難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