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H.H
編輯|楊勇
來源 | 氫消費出品
ID | HQingXiaoFei
你有多久沒喝過六個核桃了?
曾幾何時,六個核桃火遍大江南北,幾乎是全國高考生的家中必備。憑借這一爆款單品在細分領域的絕對統治力,母公司養元飲品的業績蒸蒸日上,巔峰時期公司市值超過450億。
萬萬沒想到,過去幾年消費者逐漸對核桃乳飲品“祛魅”,養元飲品的業績每況愈下,無論2024年還是2025年第一季度,營收均呈現出了不同程度的下滑。眼看六個核桃賣不動,推出的新產品又無人問津,養元飲品憑借前幾年在投資領域所取得的成功開始大幅跨界。
就在4月底,養元飲品發布公告聲稱公司旗下的投資機構泉泓投資將會以現金出資的方式斥資16億對長江存儲進行投資,交易完成后將會取得后者0.99%的股權。
只是在這個半導體行業都高度內卷的階段,幾乎花光了2024年全部凈利潤的養元飲品能夠在新領域成功翻身嗎?
經常用腦,也不喝六個核桃?
一句“經常用腦,多喝六個核桃”曾讓養元飲品旗下的爆款核桃乳產品六個核桃家喻戶曉,一度成為全國高中生的日常必備。只是到現在即便對那些經常用腦的人,對于六個核桃的興趣度已經出現了大幅度下滑。
結合前不久所發布的財報顯示,2024年養元飲品營業收入為60.58億,同比下滑1.69%;凈利潤17.22億,同比增長17.35%。到了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營收18.6億,同比下滑19.7%;凈利潤6.42億,同比下滑26.95%。在這之中不難發現唯一的亮點在于2024年的凈利潤實現逆勢增長,但細細觀察便可得知,養元飲品的凈利潤增長和六個核桃本身關系并不大。
圖源:養元飲品財報
作為旗下核心爆款單品,以六個核桃為代表的核桃乳業務在2024年累計取得了53.7億元的營收,占據總營收中88.64%的份額,實際結果是六個核桃的銷量處在連年下滑階段,要知道2019年時該業務板塊的整體營收還有73.78億。之所以2024年的凈利潤能夠有亮眼表現,核心原因還是公司在營業成本上的縮減。
那么,曾經紅極一時的六個核桃為何會陷入如此境地?
公開資料顯示,養元飲品前身曾在20世紀末由于經營狀況問題被老白干集團出售,在姚奎章的帶領下公司在2005年推出核桃乳產品品牌六個核桃并打出了“經常用腦,多喝六個核桃”的廣告語,一時間火遍大江南北。
能夠迅速搶占消費者心智的爆款單品對公司的總體營收所帶來的效果可謂立竿見影,在六個核桃爆火的帶動下,養元飲品的營收一路水漲船高。2015年養元飲品的營收為91.17億,最終在2018年公司成功上市,也正是自此開始公司的營收和凈利潤開始屢次出現下滑的狀況。
過往財報顯示,從2019~2024年間養元飲品的年營收和凈利潤出現了4次下滑,2018~2024年間旗下核桃乳產品的銷售量也從85.68萬噸下滑到56.53萬噸。直白點來說,在總營收中占比接近90%的六個核桃已經越來越沒有人買了。
不可否認,六個核桃日漸式微和崛起的競爭對手有關。植物蛋白飲料行業如今早已是一片紅海,除了蒙牛、伊利等傳統乳業巨頭在加速布局該領域外,包括OATLY等在內的燕麥奶新興品牌也在快速擴張。據中研網所發布的數據顯示,新興品牌在植物蛋白飲料中的市場份額已經超過60%。
圖源:OATLY官方微博
只是若要說更核心的原因,恐怕還是在于六個核桃深陷的智商稅風波。事實上,核桃仁長期以來都被大眾認為極具補腦效果,六個核桃正是借助這一深入人心的概念快速崛起。長期吃核桃的確能夠帶來一定的補腦效果,但這并不意味著六個核桃的核桃乳飲料具備相同的作用。
據《柳葉刀》所進行的實證研究,青少年連續6個月每天攝入30克核桃仁能夠改善注意力等多個方面。然而一罐240毫升裝的六個核桃,其中核桃仁含量只有4%,配料表中的92%是水,換算下來對消費者而言需要連續喝720瓶六個核桃才能和直接吃核桃之間畫上等號,這也是為什么六個核桃會陷入智商稅風波的原因。
養元飲品曾在招股書中明確標注,一罐六個核桃中的核桃仁成本只有0.25元,易拉罐的成本都比核桃仁多出一倍;公司也進行官方解釋稱六個核桃只是商標,并不是每罐飲品中真的含有6個核桃。在消費者日趨理性的當下,六個核桃逐漸被拋棄也就不足為奇了。
第二曲線,狂打投資牌
對單一產品的過度依賴往往是一把雙刃劍,雖然能夠幫助公司快速實現從0~1,卻很難達到從1~10。至少到目前為止,養元飲品對六個核桃的依賴程度仍然相當之高。
養元飲品并非沒有主動尋求第二增長曲線,除了核桃乳飲料,公司還推出植物奶、功能性飲料等產品,只是市場表現相當不理想。2024年旗下的植物奶業務營收只有131萬,遠不及六個核桃的零頭,即便是僅次于六個核桃的功能性飲料營收占比也剛剛突破10%,產品創新乏力始終是限制養元飲品逆襲的最大因素。
頗受外界質疑的是,養元飲品的主業經營狀況不佳,在分紅方面卻相當大手筆。據Wind數據,從2018年上市開始養元飲品累計8次分紅金額達158億元,結合公司的股權架構來看,有40%的分紅資金流入到姚奎章及其關聯方的手中。
不知是否已經戰略放棄,又或者是市場前景有限只想著躺著吃老本,在初次嘗到投資理財的甜頭后,養元飲品似乎把第二曲線放在了跨界投資上。
事實上,過去幾年養元飲品在股權投資和理財方面的動作可謂層出不窮。以旗下設立的泉泓投資為例,從2021年開始便向紫光集團投資了1億元,2022~2023年向瑞浦蘭鈞、新潮傳媒等累計投資了10多億,行業領域涉及新能源、傳媒等。
財報顯示,2019~2021年間養元飲品的投資收益分別拿到了4.64億、3.9億和3.41億。不過到2021年之后,公司的投資收益也出現了大幅下滑甚至是虧損。
在一級市場進行大手筆投資只是其一,購買理財方面養元飲品同樣相當“慷慨”。2019年養元飲品的交易性金融資產為93.98億,2024年有所下滑不過也有58.92億,占到公司總資產的42.62%,其中就包括20.4億的銀行理財產品。
從這個角度來看,養元飲品賬上實際并不差錢,難怪有不少投資者調侃這是一家披著飲料外衣的投資理財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前不久養元飲品發布了一條最新對外投資的公告。結合公告內容來看,養元飲品旗下的泉泓投資將會以貨幣出資的方式對長控集團增資16億,官方解釋稱該筆投資能夠推動公司在股權投資方面的運營模式探索,進一步提升業績水平。?
圖源:養元飲品公告
要知道整個2024年養元飲品的凈利潤為17.22億,這次投資幾乎花光了一年的凈利,堪稱“梭哈”式的舉動。
下半場,準備靠半導體翻身?
公開資料顯示,養元飲品所投資的長江存儲是國內領先的存儲芯片企業,擁有6000多人的研發工程技術團隊,超過1.1萬項專利中95%為發明專利。作為國內最大的存儲芯片企業,養元飲品投資完成后,預計將會持有后者0.99%的股份。
在相關政策的支持下,國內被投資的半導體企業正變得越來越多,其中不乏諸多上市公司的身影。只是當食品飲料行業的競爭進入下半場,養元飲品“孤注一擲”,背后實際上也蘊含了巨大的風險。
最典型的莫過于本次的投資對象長江存儲,其業績表現并沒有預期中的亮眼。結合財務數據來看,2023年長控集團的凈利潤為5.31億,到2024年前三季度又出現了8421.03萬的虧損,芯片不賺錢幾乎已經成為行業內眾人皆知的秘密。
眾所周知,在華為遭到美國制裁的2019年,國產芯片替代進口的熱潮才真正掀起,一時間半導體行業的投融資項目層出不窮,尤其從2021~2023年間國內芯片初創企業超過1200家。數據顯示,到2023年底國內僅成功上市的芯片企業就達到了108家,未上市的企業超過3300家。
任何行業只要到了無數競爭對手都來掘金的階段,內卷式競爭和淘汰賽就會同步開啟。據不完全統計,整個2024年半導體上市公司中過半數的企業仍然處在虧損通道,如國產模擬芯片企業納芯微2024年營收16.9億,同比增長49.53%;凈虧損4.03億,同比下滑31.95%,過去兩年累計虧損超過7億元。
在此背景下,如果長江存儲的實際經營狀況無法盡快得到改善,對養元飲品而言,勢必會承擔著較大的風險。
一級市場的投資有可能虧損,也有可能盈利,只是作為老牌飲料巨頭的養元飲品實則也不能完全放棄主業。不可否認,目前國內整個食品飲料行業的競爭相當激烈,有的品牌卷價格、有的品牌選創新、也有品牌卷健康等,各大品牌之間高度內卷以至于產品的細分程度也越來越高。
對于已經站在轉型半導體和堅持主業十字路口的養元飲品來說,多年以來在行業內的深耕也有著自身的優勢。
圖源:六個核桃官方微博
產品方面,養元飲品需要加大研發投入,力求推出更多的創新型產品,畢竟此前在新品研發上的投入并不夠。2024年養元飲品研發費用為4404萬,同比下滑17%,在總營收中的占比更是只有0.7%。憑借自身打造爆款的能力,若養元飲品能夠推出更具性價比且符合當下健康消費趨勢的新品,或許能吸引到一批年輕消費群體。
渠道方面,養元飲品已經在持續推進“全域深分銷模式”,到2024年底的經銷商數量增長到了2699家。不過在此過程中也應該注意對線上渠道的布局,至少就目前來看,養元飲品的營收仍然過于依賴線下經銷商。
養元飲品介入半導體賽道本身并沒有錯,只是左手投資、右手主業的雙策略并行或許更能夠降低經營風險。否則花光凈利潤后,一旦在半導體行業投資失敗,再想逆轉恐怕難如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