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阿森
編輯|楊勇
來源 | 氫消費出品
ID | HQingXiaoFei
今年上半年,華帝公布了去年的年度財報。數據顯示,2024年華帝股份的年營收定格在63.72億元,市值更是在55億元低位徘徊。
回望2015年,時年39歲的潘葉江正式擔任華帝董事長,這家以燃氣灶具起家的企業正值高光時刻:當年營收突破40億元,凈利潤增長25%,市值逼近百億門檻。掌舵者雄心勃勃地提出"雙百億"戰略目標——即實現年營收和市值雙雙突破百億。
然而十年過去了,曾經并肩的競爭對手老板電器早已跨越百億營收門檻,方太集團更以170億元規模遙居行業首位,華帝交出的答卷卻離當初的目標相去甚遠。
中國廚電市場零售整體規模擴大的浪潮之下,華帝股份2024年2.23%的營收增速不僅落后于市場大盤,更與頭部企業的差距持續拉大。
從2018年營收低于老板電器10億元,到2023年差距擴大到48億元,市場份額從鼎盛時期一路下滑至今,華帝的行業地位,已從“三巨頭”之列滑落至二線陣營了嗎?
產品難賣,亂價嚴重?
2024年財報顯示,除油煙機銷量微弱增長外,華帝的灶具、消毒柜、櫥柜三大傳統業務全面衰退,其中消毒柜銷量同比暴跌18.96%,櫥柜業務更是出現57.59%的斷崖式下跌。
(圖片源自華帝財報)
這種衰退更體現在中高端市場的流失:在3000元以上高端油煙機市場,華帝的市占率從2019年至2024年驟降,其主戰場2000-3000元中端市場也被美的、海爾等綜合家電品牌蠶食,市占率五年間流失6.8個百分點。
銷量滑坡背后是華帝的研發力度嚴重不足。
截至2024年末,華帝累計有效專利3287項,不到方太一半,且發明專利占比不足30%。對比方太在智能增壓引擎、老板電器在明火自動烹飪領域的突破,華帝近三年推出的"魔碟灶""鴛鴦鍋"等創新產品市場表現平平,首年銷量均未突破10萬臺。
一方面,市場的縮小使得華帝在本就不多的研發預算上更加捉襟見肘,另一方面,研發不足使市場占有率難以回暖。在消費者口碑為重的今天,不打磨自家產品,無疑是華帝的一步差棋。
尤其是在智能家居的浪潮之下,華帝打出“科學品牌”理念,但并未能快速推出有競爭力的智能化產品。
核心品類表現不佳的同時,經銷渠道也出現了問題。
華帝采取的是“一城多代”模式,在同一城市中,有不同層級的經銷商,層級之間進貨成本有著顯著差異,這直接導致了終端售價的不統一。
具體而言,線上電商平臺的價格往往比線下30%?至50%,巨大的價差使得部分經銷商鋌而走險,選擇上渠道低價拿貨后再轉售,也就是業內常說的“串貨”行為,這一行為嚴重沖擊了華帝正規經銷商的利益。
不僅如此,部分經銷商為吸引消費者,還采取了“前臺虛標價格 + 后臺議價”的策略。比如,一款出廠價為 1000 元的產品,在電商平臺標價高達 3000 元,而實際成交價卻為 2000 元。
因此,華帝品牌價格的不透明,近幾年也廣受消費者詬病。
(圖片源自華帝財報)
據財報顯示,2024 年華帝電商渠道銷售額下滑 6%,工程渠道銷售額更是大幅下滑 40%,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線下渠道銷售額增長了 11%。這一數據變化,直觀地反映出渠道間矛盾凸顯,利益沖突嚴峻。
渠道內耗直接導致價盤失控,2024年線下渠道毛利率同比下降至28.7%。低價競爭,帶來的不僅是利潤的降低,還無形中影響了華帝的品牌形象。
年輕一代的消費者在購買油煙機、灶具前會搜索大量攻略比價,經銷商種種不正規的操作繼續在給消費體驗帶來不良影響。線下線上的混亂,持續地稀釋著華帝的品牌價值。
集團內斗,一次次被趕超
2015年潘葉江上位后,華帝經歷了多次管理層動蕩,創始元老相繼出局,華帝股份搖身成為潘氏家族企業,權力的重新洗牌,導致“老臣”與“新掌門人”的矛盾隱患就此埋下。
而潘氏家族的持股比例,始終未能跨越30%,無法完全控制華帝的管理。而多方管理層搶奪控制權,以至于公司內斗頻發。
2023年,華帝股份與子公司華帝電子的控制權爭奪中,原華帝電子董事長吳剛拒絕配合財務審計,導致1.2億元資產計提減值,直接拖累當年凈利潤下降。
盡管這起沖突最終以華帝收購吳剛股份平息爭端,但華帝的內部管理一直飽受詬病。潘葉江掌權十年來更換4任總經理,平均任期不足兩年,營銷體系更經歷7次架構調整。
這期間華帝的戰略目標多次變動。最初提出的“雙百億”目標(營收、市值各破百億)在2017年升級為“三年百億、五年做第一、六年兩百億”,但隨著業績波動,這一戰略在2017年后的財報中幾乎不再提及。
高層的動蕩,目標的搖擺不定,直接阻礙了華帝轉型的進程——自2015年潘葉江提出“高端智能廚電”戰略以來,華帝在高端化轉型之路上始終未能堅定前行。在短期業績壓力的裹挾下,2024年電商渠道價格戰愈演愈烈,華帝部分產品降價幅度高達30% - 50%。
這一舉措雖可能在短期內提升銷量,卻嚴重模糊了其高端品牌形象,使得消費者仍將華帝視為方太、老板等品牌的“平替”,而非真正的高端選擇。
盡管華帝曾推出“敦煌”系列高端煙灶套裝,試圖在高端市場站穩腳跟,但2024年其高端產品營收占比僅為34%,與方太、老板等品牌50%以上的高端產品營收占比相比,差距明顯。
此外,管理層面的波動導致決策效率低下,使得華帝在新興品類布局錯失良機,明顯滯后于市場發展步伐。
在集成灶市場快速擴張時,華帝直到2016年才提出“家居一體化戰略”,隨后華帝才姍姍入局集成灶市場,此時火星人、美大等專業品牌早已在該領域深耕多年,占據了先發優勢。
在洗碗機市場,華帝的市占率始終未能躋身行業頭部行列。2024年,華帝消毒柜銷量更是同比下滑18.96%,市場表現不盡如人意。
目前,華帝的核心品類仍高度依賴煙灶消,這三類產品在營收中占比高達82%,導致企業未能及時抓住集成烹飪中心、智能廚電等新興增長點,錯失了拓展市場份額、提升品牌競爭力的寶貴機遇。
可以說因為內斗,華帝給了對手一次又一次超越的機會。
政策紅利殆盡,增長動力在哪
2025年一季度財報顯示,華帝股份經營表現欠佳,營業收入達12.60億元,同比下降8.80%;歸母凈利潤為1.06億元,同比下降14.33%;扣非歸母凈利潤1.04億元,同比下降14.92%。
(圖片源自華帝財報)
如此大幅的業績下滑,是因為2024年華帝業績增長埋下的隱患,浮出了水面。
2024年,華帝股份受益于“以舊換新”政策,市場需求集中釋放,營收得以顯著增長。
據中金公司測算,該國補政策對華帝2024年營收的貢獻率約為15%。但政策紅利并非長久之計,政策結束后,華帝相關產品銷量急劇下滑,銷售額大幅暴跌。
不僅如此,政策補貼在線下渠道還滋生了渠道套利的亂象。
部分經銷商為謀取私利,通過虛假以舊換新訂單套取補貼,致使銷售費用異常攀升。更為嚴重的是,這種政策套利行為已形成完整的灰色產業鏈。
某中部省份的經銷商就被查出虛構1.2萬臺以舊換新訂單,套取補貼款高達840萬元。而且,此類行為并非個例,2024年華帝的審計結果顯示,全國范圍內異常以舊換新訂單占比過高,這一情況直接引發了市場監管總局的專項調查。
去年的“飲鴆止渴”,給華帝今年設置了重重隱患。一季度企業經營性現金流凈額同比暴跌44.96%,應收賬款相較于2020年大幅激增。財報數據顯示,2024年其他應收款科目飆升至5.3億元,其中經銷商借款占比高達68%。
再看如今穩居行業一線的方太和老板品牌。
方太的品牌定位更高端智能化,公司采用分公司直營模式,每年將不低于銷售收入的5%投入研發,擁有近12000件授權專利,技術領先優勢明顯。
而老板旗下開創多個品牌覆蓋全客群,銷售模式以代理制為主但管控更強。數據顯示方太在2023年營收額為176億元,老板為112億元,均已破百,更值得注意的是老板電器毛利率長期保持在50%左右,遠高于華帝。
華帝并非沒有察覺自己的處境。
2024年華帝研發投入2.63億元,同比增長6.14%,接下來,應繼續保持這樣的增長態勢,加強技術方面的研究,加速融合人工智能,實現更多智能功能,提升用戶體驗。
同時,華帝應繼續深化“時尚科學廚電”的定位,通過產品設計、營銷活動等方面全方位展現品牌特色,加強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形象。最后應均衡渠道布局,優化渠道管理,減少線上線下價差。
在市場絕對的存量時代,華帝若不從根本上重構產品競爭力、修復治理體系、打破政策依賴,這家昔日的行業巨頭,恐將真要被淘汰成“二線品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