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思維財經報道,北京植物醫生化妝品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植物醫生”)其深交所主板IPO申請已獲受理。
資料顯示,植物醫生是主打高山植物護膚的品牌,創立于1994年,由解勇創辦。截至2024年,植物醫生在國內擁有超5000家門店,會員數量突破2400萬。
從財務數據來看,2022年至2024年,植物醫生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1.17億元、21.51億元、21.56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58億元、2.30億元、2.43億元。
同期公司的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55.22%、60.34%、58.90%,低于同行業平均數66.69%、68.28%、70.47%。
渠道建設方面,植物醫生采用"直營+經銷"的模式。2022年至2024年,經銷模式業務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64.63%、63.82%和63.37%。
2024年,公司經銷模式和直營模式下的線下門店收入分別為11.1億元、5.27億元,而經銷模式和直營模式下授權專賣店、經銷電商平臺收入合計約為2.56億元、2.63億元。
2022年至2024年,公司的研發投入金額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3.48%、3.53%和3.08%。
2025年6月,植物醫生完成了A股IPO上市輔導備案,但這一過程并非一帆風順。相較于原計劃2023年11月完成的上市輔導驗收,植物醫生此次的輔導周期被延長了19個月。
延期的主要原因在于公司需要整改內部控制缺陷,尤其是加盟店管理混亂所引發的合規風險。輔導機構在報告中指出,加盟商違規銷售、虛假宣傳以及供應鏈監管漏洞等問題,已經暴露了公司系統性的風險。
目前,植物醫生超過70%的門店為加盟店,但多地的監管處罰案例顯示,公司供應鏈管理存在明顯的漏洞,加盟模式失控。
2023年,湖北赤壁的加盟店因銷售違規添加美白成分"377"的普通化妝品,被處罰沒9.1萬元;四川渠縣的門店因虛假宣傳產品具有"國禮"屬性,被罰款5000元;關嶺、襄汾等地的門店還因銷售過期產品、缺失臺賬等問題接連受到處罰。盡管植物醫生總部聲稱已"召回遺漏",但仍有部分加盟店的遺留產品在市場流通。
2023年6月,關嶺植物醫生化妝品店因經營超過使用期限的"滇青瓜水漾舒潤凝露"化妝品1瓶,以及化妝品標簽不符合規定的"滇青瓜水漾舒潤乳液、高山松茸鮮活盈亮玉肌水、高山松茸鮮活盈亮面霜、雪蓮美白淡斑晚安霜"化妝品各1瓶,被罰款0.4萬元。
除此之外,植物醫生的產品質量也飽受爭議。2022年,植物醫生的"紫靈芝多效駐顏潔面乳"菌落總數超標21倍(21000CFU/g),涉事批次產品被責令下架,然而在通報后數日,該產品仍能在電商平臺銷售。2023年,赤壁門店銷售的"高山松茸"系列化妝品又因違規添加成分被處罰。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植物醫生曾借助"國禮"敘事來塑造品牌溢價。門店導購一度宣稱產品曾作為禮物贈予"烏克蘭總理、澳大利亞前總理",但隨后又改口稱這是"董事長個人行為"。律師指出,此類未經授權的宣傳行為涉嫌違反《廣告法》,最高可處以廣告費用10倍的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