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ews7月4日消息,據儀美尚不完全統計,2025年以來,全球美妝企業公開宣布的裁員人數已超1.6萬人,與2024年同期基本持平。雅詩蘭黛計劃裁減5800至7000個工作崗位,創下近十年裁員規模之最;寶潔宣布將在兩年內削減7000個非制造業崗位,約占該類崗位的15%。此外,歐萊雅和聯合利華也傳出裁員消息,雖具體裁員人數不詳,但官方也并未否認裁員計劃。
除了這些公開的裁員消息,隨著國內外一眾美妝企業的關停、倒閉,一大批工作人員也隨之失業,被迫加入“被裁大軍”。
1月份,網傳資生堂關閉元宇宙項目并啟動裁員,拉開了今年的裁員大幕;2月和4月共有三家企業傳出裁員消息;到了5月,科蒂、Natura &co、露華濃三大企業宣布裁員,成為上半年裁員企業最多的月份。在接下來的6月,寶潔也突然發布裁員消息,將美妝“裁員潮”推向新的高點。
儀美尚分析,這8家外資美妝企業裁員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為了實現戰略轉型或組織重組。
2月,雅詩蘭黛在其2025財年第二季度(2024年9月30日—12月31日)業績報告中宣布,將加速推進“PRGP”(利潤恢復與增長計劃),其中就包括一項重組計劃。而裁減5800—7000個工作崗位,正是這一重組計劃的重要部分。
據悉,該重組計劃重點包括三大方面,即將部分服務外包、調整費用規模、對某些部門進行重組和精簡。為了推動這一計劃順利進行,雅詩蘭黛預計承擔12億至1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6—115億元),用作員工成本、合同終止費等。
而宣布將在兩年內裁員7000人的寶潔,其目標也是包含組織架構調整在內的業務重組。對此,寶潔表示:新一輪裁減員工并非盲目削減規模,而是通過優化組織架構,讓公司更靈活、高效,同時釋放更多資源用于創新與增長領域。
其次,更多企業也希望通過裁員來節約成本,應對巨大的財務壓力。
比如,資生堂集團發布的2025財年第一季度業績報告顯示,截至3月31日,集團凈銷售額錄得2282.41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12.34億元),較上年同期下滑8.5%;心營業利潤同比銳減27.2%至82.51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06億元)。
資生堂在財報中指出,凈銷售額下降主要是受經濟環境惡化,導致消費下滑所致。或為應對此困境,資生堂集團一季度削減了7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3.45億元)的成本,主要著力于人事管理方面,通過組織結構優化提升人力資源效率,以及精簡企業職能部門提高整體運營效能。
此外,陶氏化學的在2024年第四季度凈銷售額為10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57.65億元),同比下滑了2%,未達預期。陶氏化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吉姆·菲特林表示:“我們必須采取積極行動來降低成本,以應對宏觀經濟復蘇緩慢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