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雁? 秋
編輯 | 李信馬
題圖| 華為HDC
?
在參加華為開發大會2025(HDC 2025)之前,小編就已經“嗅到”HarmonyOS 6即將到來的氣息。
果然,大會現場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董事長余承東宣布,HarmonyOS 6 Beta版也正式面向開發者啟動。
一年更新兩代操作系統,確實有點東西。這個國產自研操作系統的成長速度堪稱"鴻蒙速度"——僅用635天,已有超過40款華為終端產品搭載HarmonyOS 5,系統功能增加260多項,推動30000+鴻蒙應用加速開發中。如今鴻蒙開發者已超800萬,開源代碼達1.3億行,生態規模仍在持續擴張。
華為HDC
對于HarmonyOS 6的升級,將體現在互聯、智能、流暢、安全等方面。
比如之前大家熟悉的“碰一碰”有了新的玩法:用手機拍了一段視頻,想用電腦剪輯的話,只需要把手機往電腦邊一碰,素材就直接導入剪輯軌道,多個文件還可以實現碰哪個傳哪個;玩游戲時,碰一碰直接拉好友進房間;聽音樂、看視頻時,手機碰一碰電腦,可以換個設備繼續播放。?
華為HDC
此外,HarmonyOS 6的流暢度也會更加高。比如支付寶、美團等App接入鴻蒙相機能力,就算站在百米開外也能掃碼;還有智感停車,離場自動識別二維碼,車內刷個臉就能完成繳費;防窺屏方面也實現了再升級,如果發現有人偷看,系統不僅會提醒,還會自動隱藏內容。
不過咱們這次重要說的,是兩個“新鮮”黑科技。
首先是鴻蒙智能體框架(HMAF),這是一個具備自主決策和群體協作能力的AI生態系統。
華為HDC
翻譯成大白話怎么理解?以往的應用不僅開發流程復雜,而且應用與應用之間的協同能力也較差。比如,想要導航就得點開導航軟件,要吃飯就得打開吃飯軟件,這種繁瑣的流程無法適應AI時代用戶對于人機交互的高需求。?
HMAF相當于一個平臺,它為開發者提供了涵蓋從構建、調試到部署的各個環節的工具鏈,50+個鴻蒙插件如同一個個功能強大的“積木”,開發者可以靈活組合,快速搭建起智能體的基本架構。
在此基礎上,小藝升級為一個系統級的“平臺調度員”,展現出極高的靈活性。小藝會分發任務給其他智能體,一站式解決用戶需求。?
舉個例子,比如你想去一個地方,只需要按導航條喚出小藝,小藝會自動幫你打開導航App、選擇目的地并規劃路線。再比如,想選擇附近的美食或者餐廳,小藝會召喚出大眾點評自動總結店鋪評價、預約、智能推薦餐品。?
華為相當于打通了不同應用之間的邊界,實現了“系統Agent+應用Agent+服務Agent”的跨域協作。本質上講,這是一種從“人適應機器”到“機器理解人”的升級。
眾多應用正積極擁抱Agent形態,官方稱在HarmonyOS 6上,首批50+鴻蒙智能體火熱開發中,覆蓋購物、影音娛樂、出行、社交等多個領域。可以暢想一下,手機不僅可以懂你,還能省掉中間很多搜索、篩選、思考的步驟,幾乎是要“成精”的節奏。
?華為HDC?
說完智能體,我們再聊聊具身智能。
大會主論壇現場,鏡頭記錄下華為云CEO張平安上場演講前的準備工作——三個機器人為他遞上咖啡、接過外套、送上翻頁器,這種獨特的出場方式讓觀眾驚喜不已。
沒錯,華為發布了一枚“智能炸彈”——CloudRobo具身智能平臺。
發現了嗎,Robo沒有“t”,這背后蘊含了華為的主張——華為是否“造人”以及內部“造人”進展一直是業內人士重點關注事項,本次大會上,張平安也正式作出回應:
華為不做機器人本體,而是把機器人本體交給伙伴。華為云的目標,是只要能聯網上云,所有能動的機器都將有機會成為強智能的機器人。?
那么,CloudRobo具身智能平臺可以做什么?我們可以拆分其三大功能亮點——
- 具身規劃模型,相當于“大腦”,可以針對機器人在真實環境交互中的實際需求,提供感知、理解和推理的能力;
- 具身執行模型,即“小腦,完成精細化任務;
- 具身多模態生成模型,一座“數字工坊”——構建海量的數據樣本,支持不同場景的泛化訓練。
據了解,CloudRobo具身智能平臺基于華為盤古大模型5.5的多模態能力構建,提供多模態生成、規劃與執行三大核心模型,目標是推動機器人技術場景化應用。
在大會現場,幾臺靈巧、敏捷而又智慧的機械臂在狹小空間內對多組光纖進行精細操作,毫米級精度的動作完成起來一氣呵成。
這是非夕在大會現場展出的基于自研核心技術的“分光盒組裝系統”。工作人員介紹,面對操作空間受限與端子易損等技術挑戰,由華為云與機器人伙伴基于CloudRobo具身智能平臺,快速構建出業界首個針對光系統的柔性操作設備。借助于自身規劃大模型,設備能高效拆解任務流程、精準判斷異常,對于端子插裝這樣的復雜操作,可以實現90%以上的超高成功率。
DoNews攝
在東莞松山湖M區火車站,DoNews看到了華為在具身智能賽道的首批重要合作伙伴,涉足工業、醫療、制造、物流等領域,可以搬箱碼垛、高壓作業檢測、雙臂協同激光焊接。
這其中,有的已經接入CloudRobo具身智能平臺,有的將攜手華為云,加快具身智能技術的產業化進程,助推傳統企業躍遷為智能體企業。
華為HDC
還記得在張平安上臺前在他身邊的三位機器人嗎?華為后來致謝了這三位共創伙伴——樂聚、拓斯達及星海圖。?
樂聚展示了其聯合中國移動、華為發布業界首款5G-A具身智能機器人,它不僅能夠跟人互動,還能夠根據指令搬運箱子。據工作人員介紹,這款機器人攻克了高并發場景下的多機協同、實時決策等技術難題,會應用在物流搬運和上料、裝配等工業任務的場景。?
DoNews攝
上市公司億嘉和作為同時擁有“億嘉和”“佗道醫療”兩個具身智能品牌的企業,展示了佗道醫療在醫療領域的實踐。?
工作人員告訴DoNews,佗道醫療的腔鏡手術機器人變成一個手術專家,實現傷口精細縫合等操作。與此同時,操作臺與患者之間保持適當距離,也可以一定程度上保證醫生免受感染。
基于華為云盤古大模型,該公司正在研發基于多模態數據的 AI 手術決策系統,攻克高精度操作與實時分析的行業難題。
?DoNews攝
DoNews攝
道通科技旗下的道和通泰,演示了其空地具身智能體的協同作業流程。當“請使用無人機進行車輛違停和道路施工檢查”提示語下達后,巡檢業務平臺迅速響應,大模型快速生成巡檢方案,無人機隨即自主升空執行任務。
?DoNews攝
在任務執行過程中,道和通泰自研多模態識別大模實時對回傳的視頻畫面進行理解、分析和自主決策,并同步生成異常提示和聯動消息。
DoNews攝
展區外的空地上,DoNews還看到了一臺巨大的設備,這是徐工集團和華為云聯合打造的智能無人礦卡。
據介紹,目前這樣的無人礦卡已在內蒙古伊敏露天礦投產使用,設備可自主構圖、自主規劃行車路線,自動停靠在臨近挖掘機的指定地點,裝滿貨后會自動拉走。
DoNews攝
不難看出,在具身智能領域,華為正在不斷擴大上下游“朋友圈”,提供“平臺+生態”的賦能模式。而這,也目前具身智能領域最需要的。
當前,具身智能風頭正勁,但在技術、應用等方面卻面臨多重挑戰,尤其是高質量數據的缺失。比如大多數機器人仍依賴預編程,缺乏自主學習和適應能力,智能化不足;在工業領域,高精度動作控制的泛化性與穩定性保障,仍是技術難題;此外,不同廠商的機器人系統互不兼容,難以形成規模化應用,仍是碎片化生態。
要解決這些問題,背后需要一整套的供給。CloudRobo一定程度上可以提供助力,從數據合成、模型訓練到仿真部署和安全監管, 基本覆蓋了具身智能從0到1的整條路線。
華為HDC
華為不做機器人,卻要讓所有機器都“活”過來,這種路線極大地拓寬了產業的邊界。未來幾年,制造業、醫療、服務業等會以生產力的思維在技術與生態的競合中重構,由機器人創造的生產力時代將真正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