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欧美日韩精品/狠狠色婷婷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午夜无码av体验区/丰满人妻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人做爰A片免费看网站爱酱

一級央企資源,能否帶飛長安汽車?

撰文 | 許 ?蕓

編輯 | 楊博丞

題圖 | IC Photo

長安汽車迎來了命運轉折點。

7月29日,中國長安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在重慶掛牌成立,成為第三家國資委直管的汽車央企,地位與中國一汽集團、東風集團并列,至此,長安汽車集團完成了從二級央企向一級央企身份的轉變。現任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擔任新集團的董事長、黨委書記。

不過,這個巨大的利好消息,對長安汽車的股價并沒有起到什么提振作用。7月30日,長安汽車股價微跌0.38%,股價報收于13.22元/股,總市值為1311億元。

回顧長安汽車的上半年,可以說利好消息不斷。在白熱化競爭正重塑車市格局的背景下,上半年長安汽車實現銷量135.5萬輛創下8年新高;并迎來了一級央企的歷史性機遇。然而,利好頻發,長安汽車的股價卻始終不溫不火。

不管是長安汽車還是其投資者,都在等一場騰飛的東風。那么,一級央企資源,能帶飛長安汽車嗎?

一、拉不動的股價

“現在長安汽車的股票,對于我來說挺雞肋的,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二級市場投資者林齡(化名)感嘆道。

林齡告訴DoNews,他在長安汽車已經有18%以上的收益率落袋,目前還持有一部分股票,成本價是每股15元左右。“‘割肉’賣掉不甘心,補倉又不敢補,怕漲不上去,畢竟今年這個經濟形勢,車市競爭也激烈,而且今年以來長安的股價一直要死不活的,有利好消息也拉不動。”

圖源:受訪者供圖

事實上,長安汽車在今年迎來了難得的歷史性機遇。

2月9日,長安汽車發布公告稱,間接控股股東中國兵器裝備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兵器裝備集團”)正在與其他國資央企集團籌劃重組事項,重組或將導致控股股東發生變更,但不會導致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同日,東風股份、東風科技均發布公告稱,間接控股股東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風公司”)正在與其他國資央企集團籌劃重組事項。

彼時,市場猜測,兵器裝備集團與東風公司或將開啟戰略重組,涉及兩家重量級車企東風、長安。不過,這則消息對長安汽車股價提升作用有限,其股價僅在2月10日有4.73%的漲幅,2月11日便下跌3.53%,此后持續下跌。按當時坊間分析,長安汽車并非重組受益方,在東風與長安的重組中,地位低一級的長安汽車,或是被重組的對象,在重組中處于不利地位。

直到6月5日一大早,長安汽車發布公告,經國務院批準,對兵器裝備集團實施分立,其汽車業務分立為一家獨立中央企業,由國務院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同時,東風股份公告稱,東風公司暫不涉及相關資產和業務重組。這一變動,標志著“東風長安整合”計劃出現重大轉向,長安汽車或成最大受益方。

然而,這一利好消息依然沒能拉動長安汽車的股價,其股價在6月5日上漲3.34%后依舊歸于平淡。

甚至有網友7月24日在東方財富網發帖調侃:“對于長安來說今天漲1.5個點,相當于漲停!”這樣的調侃可謂對長安汽車上半年股價表現的極佳概括。

東方財富網數據顯示,2025年以來,長安汽車的股價長期不足13元/股,最高時每股達到14.41元,最低時僅有11.03元/股。年初1月2日,長安汽車的收盤價為12.68元/股,截止7月30日收盤,其股價報收于13.22元/股,較年初變動不大。

圖源:東方財富網

二、銷量看起來很美

2025年的中國車市,價格戰從單純的血拼降價到“高配低價”的復雜形態進化。中國這片曾被視作“全球汽車最大增量市場”的熱土,容量接近飽和,正成為全球車市沒有硝煙卻最為殘酷的“戰場”。

剛剛結束的上半年,中國車企交出了可圈可點的戰績,同時,顯露出更加白熱化的競爭態勢。長安汽車上半年實現135.5萬輛的銷量,創下8年新高,僅次于比亞迪、上汽集團和中國一汽。

不過,長安汽車銷量表現可圈可點,但對手的沖勢也異常兇猛。其中,比亞迪以214.6萬輛的銷量穩居中國車企銷冠位置,在大基數的基礎上依然實現同比33.04%的快速增長。而上汽在經歷系列改革后,跟比亞迪一樣銷量達到了200萬級,銷售整車批售同比增長12.35%達到205.26萬輛。同樣進行大刀闊斧改革進入戰略轉型新階段的吉利,實現銷量116.43萬輛,同比增長57%,與比亞迪、上汽、長安、奇瑞、中國一汽一起,躋身“百萬俱樂部”。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長安汽車的銷量增長并不出色,同比增速為1.57%,在一眾以乘用車為主的傳統車企中表現不佳。具體來看各家車企上半年銷量同比增速:比亞迪(33.04%)、上汽集團(12.35%)、中國一汽(6.1%)、奇瑞集團(14.5%)、吉利汽車(57%)、北汽集團(6%)、長城汽車(1.81%)。

如今,新能源汽車銷量已成為外界評判車企未來發展潛力的重要指標。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5年1-6月,中國汽車市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完成696.8萬輛和693.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1.4%和40.3%,新能源滲透率(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在汽車新車總銷量中占比)為44.3%。

上半年,長安汽車新能源銷量達到45萬輛,展現出可觀增速,同比增長48.8%,跑贏了大盤增速。具體來看比較出彩的品牌,其中,深藍汽車銷量達到14.32萬輛,同比增長70.88%;阿維塔已連續4月銷量破萬,銷量達到5.91萬輛,同比增長103.79%。

不過,對比上半年新能源滲透率,長安汽車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為33.21%,跑輸了大盤44.3%的滲透率。

或許正因如此,即便有不錯的銷量表現,也無法減少外界尤其是二級市場投資者對長安汽車未來發展的憂慮。

三、再造長安

事實上,回看長安汽車這幾年的發展情況,不可謂進步不大。

2019年長安汽車曾出現巨額虧損,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6.47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更是低至-47.62億元。彼時,長安汽車的銷量、業績長期對長安福特等合資企業存在嚴重依賴,而自主品牌乘用車的產銷在2015年實現中國汽車歷史上首個中國品牌的“雙百萬”問鼎“自主一哥”后,在2017年正式被吉利超越。

痛定思痛的長安汽車開啟系列改革,2017年長安汽車開啟并實施第三次創業——創新創業計劃,此后逐步確立新能源“香格里拉”、智能化“北斗天樞”、全球化“海納百川”三大計劃,向著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轉型。

一方面,長安汽車甩掉長安PSA等虧損業務以減輕財務負擔;另一方面,長安汽車加大產品投放密度,推出CS系列多款車型,在2021年以來其自主品牌逐漸成為銷量支撐,對合資品牌的依賴也逐步減輕。

長安汽車堅持自主業務與合資業務協同并進的打法,通過長安引力、長安啟源、長安凱程、深藍汽車、阿維塔等發展自主品牌汽車業務,通過長安福特、長安馬自達等合營企業發展合資業務,在系列改革措施下,實現了自主板塊的穩步增長、合資板塊的止跌回升。

2025年1-6月,長安汽車實現銷量135.5萬輛,其中,自主品牌實現銷量115.1萬輛,占比接近85%,儼然已成為自主品牌中的重要代表,或許這也是其能免于與東風重組的重要原因。

圖源:長安汽車公告

在燃油車時代,國外汽車品牌在發動機、變速箱等核心技術領域占據領先地位,建立了自身的技術壁壘,長安等傳統車企一度通過與跨國車企打造的合資品牌賺得盆滿缽滿。但進入新能源汽車時代,中國企業在核心的“三電”、智能化技術領域占據了核心地位,同時也是自主品牌不斷開疆拓土的重要依仗。

在新能源汽車技術方面,長安汽車戰績斐然。外部合作方面,長安汽車與寧德時代、華為等電池、智能化領域的龍頭企業深化戰略合作,通過阿維塔戰略入股引望,在電動化、智能化領域快速突破;并搭建了全球領先的全域 5G 數智化工廠;“香格里拉”計劃形成“金鐘罩電池”和“智慧新藍鯨動力系統”兩大技術支柱;“北斗天樞”計劃下,天衡智能底盤、天樞駕駛輔助系統、天域座艙三大技術矩陣全面落地。

截至2024年,長安汽車擁有國內外有效專利1.17萬件,其中發明專利3881件,并獲得中國發明專利金獎、外觀專利金獎等獎項。

同時,在中國車企的出海潮下,長安汽車全球化“海納百川”計劃駛入“快車道”,向海外市場尋求更多增量空間。2024年,長安汽車海外銷量達到53.62萬輛,同比增長49.59%;2025年1-6月,長安汽車實現海外銷量29.94萬輛。

圖源:長安汽車2024年財報

據悉,目前,長安汽車已建成9個海外工廠,首個新能源整車基地——泰國羅勇工廠于5月投產,年產能10萬輛;此外,長安汽車計劃在歐洲設廠,以支撐其在當地的銷售布局,目前已在評估選址。

7月15日,長安汽車成為國內首家獲得國際公認的測試、檢驗和認證機構SGS集團“認可目擊測試實驗室”證書的整車企業,標志著其在智能化測試領域的國際標準化能力得到國際權威機構的高度認可,為其全球化拓展再添助力。

如今,長安汽車集團晉級為一級央企,組合了原兵裝集團下屬和汽車業務相關的子公司、子集團,數目多達117家,所獲得資源支持、產業鏈整合、出海方面的品牌背書等都是以往難以比擬的。

“新集團面臨的這片天地太廣大了,我在里面看到了滿滿的機會。過去長安所擁有的資源太少,現在突然發現有了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感覺。”朱華榮感嘆道。

“新成立的汽車集團有利于發展全球競爭力,利于長安整合相關資源,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走出一條新路,做大做強,向世界一流汽車集團邁進。”朱華榮說,“從兵裝分離,有利于新集團走向國際市場,不受政治因素、逆全球化的干擾。”

長安汽車,迎來了再造自我的新機遇。

一級央企資源,能否帶飛長安汽車?
掃描二維碼查看原文
分享自DoNews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