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欧美日韩精品/狠狠色婷婷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午夜无码av体验区/丰满人妻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人做爰A片免费看网站爱酱

對話Rokid創始人祝銘明:智能眼鏡在AI上一定要克制

撰文 | 雁秋

編輯 | 李信馬

題圖 | Rokid

所有顛覆性的產品,都誕生于兩種力量的拉扯——廠商的耐心打磨,以及用戶的急切期待。

今年人工智能行業有個明顯的趨勢,各家企業不再“卷”大模型參數,而是聚焦到場景的比拼,智能眼鏡便是其中最受關注的板塊之一。

「一副眼鏡,百家爭鳴」,這句話用來形容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以下簡稱“WAIC”)現場智能眼鏡展區再合適不過:

阿里夸克展區將放大的AI眼鏡懸掛在展位上方,盡管未能提供產品體驗,但仍吸引不少人圍觀。XREAL作為唯一與Google建立深度合作的企業,帶來了XREAL One Pro中國市場首秀,通過“未來小屋”向眾人展示了空間計算的魅力。

與XREAL隔著一條過道,Rokid等比例搭建了一個巨型的Rokid Glasses,鏡框右上角安裝了攝像頭,鏡腿內置了揚聲器、電池等。駐足的觀眾透過鏡片不僅可以看到現實世界,還能看到實時同步的文字內容。

Rokid CEO祝銘明則在一旁忙得不可開交,他戴著自家最新款的眼鏡,與前來的用戶、合作伙伴交談拍照,接受媒體的各種采訪。

“人太多了,解說一刻都沒停,嗓子都快啞了!”在與DoNews記者交談時,祝銘明指著源源不斷來排隊體驗的長龍,自豪地表示。

現場的火爆,是對市場熱情的真實反映。據IDC發布的數據,2025年Q1,全球智能眼鏡市場出貨量148.7萬臺,同比增長82.3%,AR/VR(虛擬現實)市場出貨65.6萬臺,同比增長18.1%。同期,中國智能眼鏡市場出貨量49.4萬臺,同比增長116.1%,AR/VR市場出貨量13.5萬臺,同比增長25.2%——在兩個統計維度上,中國市場都跑贏了大盤。

對Rokid來說,銷售不用發愁,截止8月3日,Rokid Glasses銷量已突破30萬臺,發愁的問題是生產。“我現在壓力有點大,”祝銘明坦言:“所有東西都是第一次涉水,包括工藝、生產、上下游協同。”

Rokid Glasses是全球首款兼具顯示、攝像、AI交互的輕量化AR眼鏡(僅49克),從光波導鏡片到高通AR1芯片的整合,供應鏈和良品率均為行業首次探索。Rokid面臨一場與時間的賽跑,旗下產品能否成為國內的第一個爆款,答案或許藏在祝銘明關于AI與生態的解構中。

(以下內容基于DoNews與祝銘明對話內容整理)

01、AI的“克制哲學”

隨著生成式AI大模型越來越成熟,智能眼鏡成為最具潛力的大模型端側載體之一。目前,各大廠商紛紛給智能眼鏡貼上了AI的標簽,DoNews發現,市面上絕大多數智能眼鏡的AI功能,無外乎翻譯、問答、識圖、導航等等。

如何體現差異化?祝銘明給出的答案是,“摳細節,然后交給用戶。”

一款產品好不好用,參數堆砌、概念超前只是表象,本質上在于其功能是否精準滿足市場需求,關鍵時刻能否解決用戶的實際痛點,體驗是否流暢,和場景是否適配。

在路徑選擇上,Rokid強調“做減法”。“減”的不是技術創新的銳度,而是盲目擴張的功能邊界。

“AI絕對是未來發展的重點,但不要一上來就賦予它很多責任。”在祝銘明看來,聚焦一個場景,把它打磨透就可以,“今天的AI像五六歲孩子,硬讓它扛大擔子會垮,對于AI一定要克制住,否則產品體驗上會非常糟糕。”

就拿Rokid Glasses的翻譯功能來說,基于阿里通義大模型,多語言翻譯準確率提升至98%,提詞功能適配演講、直播等20余細分場景。

最出圈的莫過于祝銘明此前親自佩戴Rokid Glasses完成了一場公開的脫稿演講,“我的發言稿就在眼鏡里,翻頁通過戒指操控。”這一場景被市場評為「科技版極簡主義的勝利」。

在DoNews過往的報道中,也記錄下了Rokid Glasses在翻譯、問答、導航、變身視覺障礙人士貼身助理的體驗,感興趣可移步《CES 2025,Rokid Glasses瘋狂“圈粉”》《AI+AR之路怎么走?還得要看Rokid》。

一方面,Rokid會根據用戶需求設計使用場景,另一方面,Rokid也會拒絕拓展復雜AI任務,進一步迭代基礎功能。

在今年WAIC展區,Rokid設置了“咖啡館”一角,外國店員與中國顧客分別佩戴眼鏡,通過實時雙向翻譯字幕順利交流,并使用內置的支付寶“看一下支付”功能完成咖啡訂單的付款,額度最高可設置為1000元/天。

“技術上是60分的話,我們要通過場景把它打磨到90分。”祝銘明說,“做產品最難的不是做出某一個具體的東西,而是你有沒有時間或耐心,十幾年如一日地去打磨各個細節——其實Rokid真正的競爭力在這兒。”

?02、生態是“砸”來的

熱鬧只是行業的表象,智能眼鏡背后的芯片算力、光學顯示、生態建設等深層次挑戰,如同水下暗礁,考驗入局者的技術積淀與戰略定力。

其中,生態的延伸與重構至關重要,甚至決定了企業的成敗。一如阿里前任CEO張勇提出的“所有產品都值得用AI重做一遍”,人工智能技術的落地,首先體現在軟件應用上。

可到目前為止,與智能手機豐富的內容生態相比,智能眼鏡的內容生態顯得極為單薄,其困境也應了那句“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俗語——用戶少,則開發者無動力;生態弱,則用戶不買單。

一個非常典型的案例就是去年2月蘋果發布的Vision Pro,剛上市不久便遭遇“滑鐵盧”,價格一路走低。部分行業人士分析稱,應用生態的匱乏是Vision Pro銷量不佳的主因。國內市場同樣生態匱乏,此前有媒體報道稱,較大平臺對隱私和產品成熟度有很高的要求,智能眼鏡市場難以接入。

在此情況下,相當一部分品牌選擇借力,比如雷鳥的RayNeo AR應用虛擬機便實現安卓與AR眼鏡生態的深度融合,用戶可以在AR眼鏡與智能手機間無縫切換;XREAL選擇“站在巨人肩膀上”,與Google合作開發Aura系統。

在生態建設上較為獨立的,Rokid算一個。除基于Android開源項目自研的Yodaos(專為XR 和語音交互優化的系統)Rokid每年會投入數千萬元補貼與支持開發者,自2023年首屆AR應用開發大賽起,截止到目前已聚集13000名開發者、4000家企業。

在祝銘明看來,生態這件事,前提是有規模,但在規模上來之前,吸引生態只有兩種方式:要么用錢“砸”穿冷啟動,要么用場景砸開用戶心智。Rokid從第一天起就將自己定位成平臺公司,而平臺公司有一個特點,就是必須先讓生態活下來,讓他們賺到錢。“連學生參賽都是幾萬塊的獎金,并且這個力度在不斷加大。”

尾聲

當下在智能眼鏡行業,除了靠補貼和打造時尚單品標簽的Ray-Ban Meta,還沒有任何單品能做到百萬銷量。國內“供應鏈之王”小米推出的1999元新品也是雷聲大雨點小,熱銷5萬副與40%退貨率并存。這是一個新興的行業,甚至只能說處于上半場中的上半場,從“可用”到“易用”,置身于行業里的每一位玩家都有很長的路要走,包括Rokid。

注:圖片來自Rokid

對話Rokid創始人祝銘明:智能眼鏡在AI上一定要克制
掃描二維碼查看原文
分享自DoNews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