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H.H
編輯|楊勇
來源 | 氫消費出品
ID | HQingXiaoFei
先問個問題,你有多久沒喝過乳酸菌做的小甜水了?
作為外界公認的“乳酸菌第一股”,均瑤健康旗下的乳酸菌飲品“味動力”是不少消費者心中的童年回憶。憑借著入局時間早和鋪天蓋地的廣告營銷等先發優勢,味動力曾累計賣出超過50億瓶。
只是現在隨著公眾健康意識的覺醒,以味動力為代表的乳酸菌飲料。逐漸被歸類到“小甜水”的行列,同時還被貼上了不健康的標簽。尤其過去幾年味動力的銷量每況愈下,連帶著母公司均瑤健康的業績也在持續滑坡,2025年上半年均瑤健康的凈利潤預計暴跌80%左右。
早前,均瑤健康曾想憑借在益生菌賽道的押注實現轉型,不過就目前而言這條路也并不好走。
“小甜水”味動力,賣不動了
前不久,被稱為“常溫乳酸菌第一股”的均瑤健康發布了2025年上半年業績預告,預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597.29萬到895.93萬,同比下滑74.3%~82.82%,數據來看均瑤健康仍然處在下滑通道。
對于上半年的業績減少,均瑤健康官方表示主要是因為旗下常溫乳酸菌業務板塊營收減少,以及銷售費用和研發費用同比增長導致。
公開資料顯示,均瑤乳品公司成立于1994年,1997年在歌神張學友一句“因為有愛,健康常在”的廣告語,均瑤牛奶開始在乳制品市場嶄露頭角。2004年,公司內部取消了純牛奶業務,轉而投入到乳酸菌這一細分領域,稱得上是國內最早生產和銷售常溫乳酸菌飲品的企業之一。
最知名的單品莫過于很多人的童年回憶“味動力”,自公司推出該款飲品開始,味動力就成為了乳酸菌市場中的爆款。據均瑤健康內部所進行的數據統計,2014~2021年間,味動力乳酸菌累計賣出了50億瓶。
圖源:均瑤健康官方微博
有了爆款產品的加持,均瑤健康的營收和凈利潤開始水漲船高。2019年取得3.03億元的凈利潤,綜合毛利率更是高達52.66%,足夠亮眼的表現使得均瑤健康在2020年8月18日成功上市,成為“常溫乳酸菌第一股”。
爆款單品能夠助力品牌實現從0~1的增長,只是想要從1~10便不會如想象中的容易。隨著行業競爭加劇,乳酸菌業務貢獻了90%以上營收的均瑤健康也逐漸撐不下去,味動力銷量越來越差連帶著母公司均瑤健康的業績也開始持續下滑。
事實上,均瑤健康從2020年上市開始幾乎就沒有交出過太過亮眼的成績單,過往財報顯示,2020到2024年間,公司營收分別為8.5億、9.1億、9.9億、16.3億和14.5億,同比增長-31.62%、7.24%、7.94%、65.71%、-10.77%。
歸母凈利潤為2.1億、1.5億、7674萬、5758萬和-2912萬,同比增長-27.6%、-31.26%、-47.79%、-24.97%、-150.57%。
均瑤健康的營收仍然處在增長通道,不過其凈利潤方面卻出現了連續五年的下滑,2024年甚至是公司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明顯的增收不增利。
早在上市前夕,均瑤健康就曾在招股書中明確表示,隨著宏觀經濟增長放緩以及乳酸菌市場飽和等,國內乳酸菌市場的增速也會逐步放緩,預計到2024年這一市場規模為221.9億。
讓人頗為不解的是,一邊是越來越慘淡的銷量,另一邊均瑤健康股價被爆炒的同時公司高管卻在瘋狂減持。
就在今年5月底,均瑤健康的股價連續走出4個漲停板,包括董事和監事在內的多位高管不斷減持累計套現350多萬元。更有甚者,在公司業績連年下滑的趨勢下,每年還在逐步提高現金分紅的力度,大有“破罐子破摔”的意思。
行業巨頭,緣何跌落?
客觀來說,味動力的營收連年下滑有著外部競爭格局轉變的影響,如養樂多等品牌都是乳酸菌這一細分領域的強有力競爭對手。再加上整個常溫乳酸菌市場規模觸及天花板,也就直接導致了“三個和尚沒水吃”的局面。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所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常溫乳酸菌市場規模增速從2015年開始就已經步入下滑通道,2015~2024年乳酸菌市場規模從77.2億增長到221.9億,只是同比增速從35.4%下滑到7%左右,明顯飽和。
之所以會有如此局面,很大程度上在于大眾健康意識的覺醒,乳酸菌這一類含糖量較高的飲品被貼上了“不健康”的標簽。如果你在線下門店隨便拿起一瓶乳酸菌飲料,查看配料表排在首位的通常是水,其次包括白砂糖、果葡糖漿和脫脂乳粉等,看似能夠保護腸道的乳酸菌飲料每百毫升的含糖量動輒高達7~10克。?
圖源:均瑤健康官方微博
在這個追求0糖0卡、配料表干凈的時代,高糖的乳酸菌飲料逐漸被消費者拋棄也就不足為奇了。
在整個乳酸菌賽道,經營狀況越來越糟糕的又何止均瑤健康一個?包括養樂多和李子園在內的知名品牌,同樣深陷泥潭。
先來看被無數消費者戲稱為“腎寶”的養樂多,作為一家來自日本的頂流飲料品牌,憑借著標志的小紅瓶于2002年進入中國市場,高光時期養樂多在國內的日銷量高達760萬瓶,是細分領域的絕對王者。同樣在過去幾年養樂多的銷量開始持續下滑,2023年在國內的日均銷量腰斬有余。?
圖源:養樂多官方微博
由于市場表現越來越糟糕,2024年12月養樂多官宣將要關閉位于中國上海的乳酸菌飲料生產基地。要知道上海工廠成立已經超過20年,令人唏噓不已。
再來看憑借一句“青春甜不甜,喝瓶李子園”的國民品牌李子園,曾經的含乳飲料同樣是火遍大江南北的爆款飲品,隨著小甜水的市場定位被坐實,李子園也面臨著轉型的陣痛期。財報顯示,從2021~2024年,李子園的營收規模始終在原地踏步,明顯陷入停滯狀態。
事實上,均瑤健康并非沒有主動尋求自救辦法。2020年均瑤健康在王均豪的帶領下正式殺入瓶裝水行業,創立了湖北恩賜天然礦泉水有限公司,主打中高端市場。不過根據其官方旗艦店的售價來看,該系列礦泉水6瓶套裝15.9元,每瓶均價2.6元,和打出的產品定位并不符合。
瓶裝水沒有賣上價,恩賜天然礦泉水還多次被檢測出產品質量問題,無疑進一步消耗了在消費者心中的信任度。
在努力打造第二增長曲線這條路上,瓶裝水無法幫助自身扭轉困境,均瑤健康又把目標鎖定在了益生菌賽道。2021年公司官方提出“二次創業”的戰略,先后和知名研發機構及大學展開合作推出相應的益生菌產品。
只是,在乳酸菌賽道已經遭遇滑鐵盧的均瑤健康,靠益生菌就能打出翻身仗嗎?
益生菌,救得了均瑤健康嗎?
在此前所發布的2021年財報中,均瑤健康立下了要成為全球益生菌領跑者的目標。為此,均瑤健康除了和知名機構及大學展開合作外,2023年底還參與了益生菌企業潤盈生物的破產重整,成為國內為數不多能夠覆蓋益生菌全產業鏈的飲品企業。
只是回過頭來看,被均瑤健康寄予厚望的益生菌業務表現并不算理想。結合2024年財報來看,均瑤健康旗下的益生菌飲品銷量同比下滑1.41%,營收同比下滑2.71%,與此同時庫存卻暴漲157.87%,整個2024年公司的益生菌飲品業務板塊營收尚未突破2億元。
客觀來說,益生菌賽道作為過去幾年發展速度極快的健康產業之一,市場規模仍然具有相當可觀的前景。
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所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益生菌行業市場全景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我國益生菌行業市場規模從2017年的553億增長到了2020年的880億,年復合增長率達16.6%,接下來預計每年還會以雙位數的速度持續增長,預計到2026年益生菌市場規模將會達到1377億。
在這之中,消費者健康意識的覺醒是益生菌市場持續增長的核心助力。
只不過可觀的市場前景無疑會引來眾多競爭對手的涌入,飲品行業內包括伊利蒙牛娃哈哈等傳統巨頭都紛紛推出了和益生菌有關的產品,視線放得更寬泛一些,包括湯臣倍健和杜邦等品牌也都有相應的益生菌保健產品。
面對眾多競爭對手搶奪蛋糕,短時間內來看,益生菌業務顯然無法成為均瑤健康的第二增長曲線。
那么味動力越來越沒人買,益生菌等第二曲線開拓不順,均瑤健康接下來還能打出什么牌呢?
2025年6月10日,均瑤健康旗下的味動力飲品官宣了全新品牌代言人趙又廷,一起向外界公布的還有常溫乳酸菌飲品、每日系列、活菌瓶和果味飲品等全新系列產品,看起來在乳酸菌這條賽道上均瑤健康并未放棄。
圖源:味動力官方微博
在業內人士看來,面對如今持續內卷的消費環境,品牌想要出圈要么產品好、要么會營銷。只是更換代言人很難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這也是均瑤健康一次性推出多個全新系列產品的關鍵原因,在產品端針對不同的消費場景持續發力,力求壓中爆款。
渠道方面,均瑤健康在線下加強與經銷商的合作,線上提升電商渠道運營能力,財報顯示,2024年均瑤健康在電商渠道的銷售額同比增長177.5%。
關鍵就看接下來均瑤健康的產品創新和營銷能力,能夠“在線”多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