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阿森
編輯|楊勇
來源 | 氫消費出品
ID | HQingXiaoFei
近日,錦江酒店遞交赴港IPO申請,旨在緩解高負債率、進行品牌升級改造以及進一步拓展東南亞市場。
然而,據錦江酒店提交申請后發布的首份財報顯示,錦江酒店2025年第一季度營收、凈利潤以及扣非凈利潤均大幅下滑。
近期,酒店行業整體都不好過。錦江酒店、華住集團、首旅酒店、亞朵酒店集團披露的2024年全年業績顯示,RevPAR下滑、入住率承壓,已成為行業整體面臨的趨勢。
在行業進入存量競爭的當下,酒店們紛紛卷價格,試水新增長點。
那么酒店規模全球第二、客房規模全球第一的的錦江酒店,此次赴港IPO,能否破解當前發展困境?
業績失速,債務承壓
錦江,這家歷史可以追溯到一個世紀前的酒店,到今天已發展至全球第二大酒店集團,實力不容小覷。
截至2024年末,錦江簽約酒店數量已達17391家,覆蓋全球55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在營酒店13416家,客房總數近129萬間,按酒店數量計算已超越萬豪集團成為全球第一。
有著“全球之最”規模的錦江,近年來卻面臨著業績持續下滑的困境。
2024年,錦江酒店經營壓力凸顯,業績出現明顯下滑。全年營收同比下降4%,降至140.63億元;歸母凈利潤為9.11億元,同比減少9.06%;扣非歸母凈利潤更是大幅下降30.32%,僅為5.39億元。
在華住、首旅如家、錦江這酒店業三大巨頭中,錦江成為唯一一家營收和凈利潤雙雙下滑的企業。
(圖源招股書)
進入2025年,錦江酒店的頹勢仍未扭轉。一季度營收下滑8.25%,凈利潤更是暴跌81.03%,僅實現3601.21萬元。同時,公司負債率高達65.34%,財務費用約1.63億元,資金壓力可見一斑。
盡管錦江酒店在中國酒店業的規模地位毋庸置疑,但龐大的規模并未轉化為盈利優勢。2024年,錦江酒店的三大核心指標全線下滑:每間可售房收入同比下降5.78%,平均房價減少超過11元,入住率降低0.93個百分點。
7月15日,錦江酒店發布2025年半年度業績預告,預計歸母凈利潤僅為3.6億至4億元,同比大幅下滑57.53%至52.81%。?
(2025第一季度財報)
當前,酒店全行業面臨房價下行壓力,陷入“量價齊跌”的困境。各家酒店為了維持市場份額,一邊加速開店擴張,一邊又陷入價格戰。“店越開越多,錢卻越賺越少”,這已成為錦江酒店發展中的一個怪圈。
除了收入和利潤指標的雙雙下降,錦江酒店資產負債率也一路攀升至65%,較上年同期增加0.31個百分點。錦江表示還款來源主要為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然而現金流狀況也不容樂觀。
錦江酒店每股經營性現金流僅為0.56元,同比減少了40.84%,貨幣資金對流動負債的覆蓋率僅69.09%,這意味著公司的短期償債能力較弱,面臨著較高的短期償債風險。
截至2025年一季度,公司總負債達297.34億元,資產負債率達65%,流動負債136.94億元,流動性壓力顯著。
更雪上加霜的是,自2020年以來,錦江旗下以法國盧浮集團為代表的境外酒店業務持續陷入虧損泥潭,累計虧損超過3億歐元。若未來盧浮集團等被酒店的經營狀況持續惡化,無法達到收購時預期的盈利水平,那么極有可能觸發商譽減值。
一旦商譽減值發生,將直接侵蝕公司利潤,對錦江酒店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造成嚴重沖擊。
錦江曾經激進的并購戰略,在為集團帶來輝煌成就的同時,也埋下了隱患。
長期的大規模并購使得錦江酒店的商譽規模如滾雪球般迅速膨脹。招股書數據顯示,2022年、2023年、2024年三年間,其商譽分別為115.5億元、118.31億元、114.4億元。
截至2025年3月31日,商譽進一步攀升至116.04億元,占總資產的比例高達25.5%。2024年錦江利潤為9.11億元,若計提10%商譽減值,將直接導致24年年度虧損。
這些數據表明,錦江酒店在成本控制和價格策略方面存在著嚴重的問題,成本攀升與價格競爭的雙重壓力使得其經營質量大幅下滑。
大而不強,同質化嚴重
在國內市場,錦江穩居客房數量榜首,2023年已開業酒店1.24萬家,客房達119萬間,顯著高于華住集團的0.93萬家和91萬間。其品牌矩陣的擴張速度亦領跑行業,僅2024年即新開業酒店1515家,展現出強勁的規模化布局能力。
然而在盈利能力方面,卻與同行存在著巨大的差距,凈利潤僅為華住的三分之一、亞朵的七成。
從具體數據來看,錦江酒店經濟型酒店的RevPAR低至96.11元,同比下降了0.14%,中端品牌的RevPAR僅164.79元,同比下降了7.91%,遠低于亞朵的337元。
這種規模與盈利的倒掛現象,充分暴露了錦江酒店“大而不強”的問題。
錦江酒店這些年一路開疆拓土收購酒店,旗下擁有40余個品牌,規模龐大,覆蓋高端、中高端、中端和經濟型,然而旗下同屬于一個檔次的品牌卻打起了擂臺,在市面上形成了同質化競爭。
(錦江旗下品牌)
不少有特色的酒店,如主打運動健康的繽躍,強調男神女神文化的希岸,營造咖啡文化的喆啡等,這些收購的酒店門店風格雖各有特點,但在房型設計和價格上差異十分微小,導致品牌內部競價激烈,平均房價一度跌至260元,甚至低于部分經濟型酒店。
內部價格混戰,極大降低了品牌的整體價值和盈利能力。相比較之下,亞朵圍繞獨有且清爽的文化IP,憑借亞朵S、亞朵X和亞朵輕居幾個品牌,將日均房價提到437元,入住率達77.4%,穩居中高端市場。
即使實現了酒店矩陣的全覆蓋,錦江也尚未形成有效的品牌梯隊和競爭力。從門店數來看,錦江高、中、低端分別占比0.63%、60%、39%,分別貢獻營收的1.7%、約60%和約37%。
作為對比,華住的高、中、低端門店數量占比為9%、41%、50%,營收分別是12%、54%、33%。
錦江的高端品牌如JHotel,至今仍沒有形成強大的品牌影響力,難以與同類型酒店分庭抗禮,營收僅占門店營收總額的1.7%,對業績的貢獻微弱。
與國內另一頭部酒店集團華住相比,錦江酒店雖在規模上占據優勢,但會員體系發展仍有提升空間。
錦江酒店坐擁1.98億會員,為國內最大私域流量池之一,但會員體系卻形同虛設。CRS(酒店中央預訂系統)僅30%至40%,遠低于華住的76%和亞朵的62%。這之中,錦江酒店官方App錦江薈大數據殺熟飽受詬病。
除此之外,錦江酒店價格管理十分混亂,集團旗下曾出現部分加盟酒店不僅將錦江薈價格設置為第三方平臺的5倍的荒誕行為,甚至直接關閉官方預訂渠道,只讓消費者從第三方預定。
盡管集團承諾“官網價格最低”,并且錦江薈傭金低至6%,仍難敵OTA平臺(如攜程、美團等)10%至15%的過路費,從而導致部分加盟商寧可支付更高成本也要擠入攜程、美團的流量池。
混亂的會員體系管理,暴露出錦江薈引流能力弱,且缺乏獨立直銷能力。過度依賴第三方平臺的隱患,長期導致著錦江無法將龐大的會員數據轉化為穩定的客流。
資產瘦身,出海破局
為提高酒店集團運營效率與市場競爭力,錦江酒店近年來積極推進輕資產化戰略。
去年4月,錦江酒店完成了對全資子公司時尚之旅100%股權的轉讓。錦江酒店表示,此舉符合公司輕資產發展戰略,有助于提升主營業務經營能力,增強持續發展動能。
為了降低直營酒店數量占比,提升輕資產模式下的加盟酒店比重,2022年錦江將直營酒店數量減少了85家,在已開業的有限服務型連鎖酒店中,直營店僅為836家,占比7.23%。
2023年,錦江直營酒店數量進一步降至716家,占比6.11%;到了2024年,直營酒店數量繼續減少至686家,占比已降至5.11%。錦江酒店方面稱,2025年中國區還將持續優化直營板塊經營管理模式。
另外,錦江在此次IPO計劃中提出,拓展海外業務,尋找新增長點是接下來發展的重點。
目前,錦江酒店已著手布局東南亞,與馬來西亞酒管集團RIYAZ合作,計劃在未來五年內在老撾等東南亞六國拓展超百個酒店項目,將落地旗下五個品牌包括錦江都城、暻閣、非繁云居、麗楓和錦江之星,覆蓋了從經濟型到高端度假型的不同市場定位。
2025年5月,錦江已經成功簽約了老撾瑯勃拉邦的首家錦江都城酒店標志著東南亞擴張計劃取得了實質性進展。
值得注意的是,錦江選擇了輕資產加盟模式進行海外擴張,與在國內的重資產模式不同,降低了資金壓力和風險。
(圖源:小紅書)
值得慶幸的是,錦江的擴張,恰逢東南亞旅游市場的復蘇和增長。中老鐵路通車后,從昆明到萬象只需4小時,大大提高了交通便利性。
馬來西亞2023年接待國際游客超2000萬人次,老撾定下了2030年突破千萬游客的目標。同時,中國出境游市場也在恢復,預計2025年中國公民出境旅游人次將達到1.46億。
不過,這一擴張舉措也面臨挑戰。東南亞市場競爭激烈,國際品牌如萬豪、雅高已深耕多年錦江需要適應不同國家的市場特性避免水土不服。歐洲業務仍在虧損,可能分散資源。
盡管如此,此時入局優勢依然明顯。東南亞國家市場目前仍是藍海,酒店連鎖化率較低,如馬來西亞僅18.23%,印尼、越南等國的連鎖化率甚至不足15%,大量市場份額被家庭旅館、小型民宿和非連鎖經濟型酒店占據,相似的文化環境也利于將本土經驗復制落地。
2024年,錦江酒店海外業務收入已達42.56億元,占酒店業務收入的30.8%,國際化已是重要收入來源。
此次IPO,可謂是錦江從“規模神話”轉向的背水一戰。若募資后仍無法解決“營收下滑、負債壓頂、經營混亂”三大頑疾,港股上市或僅延緩危機而非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