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李佳蔓
編輯|楊勇
來源 | 氫消費出品
ID | HQingXiaoFei
牙膏界的“黑馬”在逆襲ing,冷酸靈憑啥沖進前三?
在牙膏市場競爭白熱化的當下,誰能想到,曾經被視為“老牌國貨”的冷酸靈,竟在2024年上半年憑借8.6%的市場份額,一躍成為行業前三的“黑馬”?這一數據,源自尼爾森最新零售研究報告,由重慶輕紡集團登康口腔官方披露。
從被質疑“超功效宣傳”到陷入“菌落總數超標”風波,從“單腿走路”的營收結構到面對云南白藥、舒客等品牌的激烈競爭,這個擁有37年歷史的國民品牌,如何在爭議中破局?
答案在“擇一米寬,掘萬米深”。
產品戰:從“抗敏”到“全域”
冷酸靈的崛起,始于對“抗敏感”賽道的深耕。
2024年上半年,其推出的“醫研抗敏(專效修護)牙膏”入選重慶市消費品工業“爆品”培育清單,核心賣點直擊消費者痛點—7天密集修護牙齒受損部位,添加“生物活性玻璃(陶瓷)”專利成分。
這一產品的成功,并非僅靠“概念炒作”,而是基于扎實的科研投入。登康口腔建立“4D抗敏功效評價體系模型”,口腔黏膜修護項目獲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并與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院、重醫口腔醫院聯合出具雙臨床報告。
圖源:小紅書
網友“小美大寶貝”的評價頗具代表性:“口腔潰瘍時用別的牙膏都疼,這個居然不刺激!”
這種“即效性+安全性”的雙重保障,讓冷酸靈在抗敏細分市場占據領導地位,2024年線下零售市場份額達64.72%,連續三年保持第一。
場景延伸則是從“解決問題”到“預防+美容”,拓展消費邊界。
冷酸靈并未止步于“抗敏”。
2024年,其口腔醫療與美容護理業務營收同比增長35.45%,成為第四大產品線。
這一增長,源于對消費者需求的精準洞察:從“光感白”牙膏到口腔潰瘍含漱液、正畸護理系列,冷酸靈將產品從“治療”延伸至“預防+美容”,覆蓋了從兒童到成人、從日常清潔到專業護理的全場景需求。
網友“自然!”評價:“用了一個月,同事都問我是不是做了冷光美白”。
但產品線的擴張也帶來爭議。
2024年12月,新京報曝光冷酸靈醫研修護牙膏在直播中涉嫌“超功效宣傳”,主播稱其可修復“牙齒松動、牙齦萎縮”等問題,被律師指出“模糊了預防與治療的概念”。
盡管登康口腔回應稱“主播未做療效承諾”,并在包裝上明確標注“本品不可替代藥物”,但消費者“玩文字游戲”的投訴仍屢見不鮮。
網友“春水東流”評論:“牙醫都治不好的,牙膏能刷好了?”
圖源:小紅書
冷酸靈以“臨床報告+專利技術”構建產品壁壘,通過場景延伸滿足多元化需求;冷酸靈還需嚴格區分“功效宣稱”與“醫療治療”,避免因宣傳過度損害品牌信譽。
渠道戰:從“縣域提質”到“電商爆發”
冷酸靈的渠道策略,可用“深耕下沉,突破高端”概括。
2024年上半年,其通過“縣域提質、新渠拓增”策略,在三、四線城市及鄉鎮市場布局“品牌曝光—產品種草—銷售轉化”的閉環運營,私域會員突破130萬。
這一策略的成效,在財報中可見一斑:經銷模式營收達10.31億元,占總營收的66.13%。
雖電商營收激增51.99%,但直播“翻車”后,值得反思。
冷酸靈的電商渠道表現更為亮眼。2024年,其電商模式營收同比增長51.99%,占總營收比重升至30.81%。
這一增長,得益于“大節大做、爆品打造”的營銷策略。從“618”到“雙11”,冷酸靈通過主題直播、KOL合作等方式,將“抗敏”賣點與“節日促銷”結合,實現了銷量與品牌聲量的雙提升。
不過,直播的“翻車”事件也暴露了渠道管理的短板。
2024年12月,冷酸靈因主播宣稱牙膏可修復“牙齒缺損”被投訴,盡管后續修改話術,但輿論風波已對其品牌形象造成沖擊。
網友“風吹麥浪”的質疑頗具代表性:“一會兒推薦俊小白,一會兒推薦冷酸靈,兩款到底哪個適合?”這種“多品牌策略”與“直播話術”的沖突,反映出冷酸靈在渠道擴張中需平衡“流量獲取”與“品牌一致性”。
冷酸靈線下渠道“縣域提質+全域融合”,線上渠道“節日營銷+爆品打造”,但需加強直播內容審核,避免因話術不當引發信任危機。
可見,冷酸靈通過電商渠道爆發式增長(51.99%),實現了線上線下渠道的深度融合。通過數字化技術(如大數據分析、智能物流),冷酸靈重構了“人貨場”關系,提升了供應鏈效率與消費者體驗,契合了新零售理論的核心框架。
正所謂,老國貨非常需要與時俱進,不舊瓶裝新酒,怎知枯木不會逢春?
促銷戰:從“價格戰”到“價值戰”
冷酸靈的促銷策略,經歷了從“價格戰”到“價值戰”的轉型。早期,其通過“買贈”“滿減”等傳統促銷方式吸引消費者,但這一策略導致銷售費用高企,2024年,登康口腔銷售費用達4.99億元,同比增長29.08%。
高投入下,冷酸靈開始轉向“會員運營”:通過私域流量沉淀130萬會員,提供“30天無理由退換”“口腔健康咨詢”等增值服務,提升用戶生命周期價值(LTV)。
冷酸靈的品牌升級,始于對“國民性”的挖掘。從“抗敏專家”到“口腔健康守護者”,強化情感共鳴。
2024年,其核心品牌“冷酸靈”入選第一批中國輕工業重點商標保護名錄,并通過“醫研抗敏”系列產品的推出,強化“專業、可靠”的品牌形象。
網友“紅紅老師”的評價頗具代表性:“我媽幾十年牙敏感,用了這個終于敢咬蘋果了!”
這種“家庭情感+實際效果”的雙重綁定,讓冷酸靈從“功能性品牌”升級為“情感性品牌”。
但品牌升級也面臨挑戰。2024年6月,冷酸靈因“醫研即速60s”商標被質疑“誤導消費者”,盡管客服回應稱“商標僅是名稱,效果因人而異”。
這一事件提醒冷酸靈:品牌升級需以“透明溝通”為前提,避免因信息不對稱損害消費者信任。
冷酸靈從“價格戰”轉向“會員運營+品牌升級”,提升了用戶粘性與品牌溢價,但需加強商標與功效宣稱的區分,避免因“概念炒作”引發信任危機。
結語
從“抗敏專家”到“口腔健康守護者”的轉型,從“縣域提質”到“電商爆發”的渠道重構,從“價格戰”到“價值戰”的促銷升級,每一步都伴隨著“功”與“過”的交織。
但正是這種“在爭議中破局”的勇氣,讓冷酸靈在行業增速放緩的背景下,實現了營收與凈利潤的雙增長,2024年營收15.60億元,同比增長13.40%;凈利潤1.61億元,同比增長14.07%。
未來,冷酸靈需在三大方向持續發力:
一是強化“科技+臨床”的產品壁壘,避免因“超功效宣傳”陷入信任危機;
二是優化“線上+線下”的全渠道布局,平衡“流量獲取”與“品牌一致性”;
三是深化“會員運營+品牌升級”,從“功能性品牌”升級為“情感性品牌”。
正如登康口腔在財報中所言,“咬定口腔不放松,主業扎在口腔中”,這與邁克爾·波特的聚焦戰略相契合。登康口腔聚焦口腔護理領域,尤其是抗敏感細分市場,通過持續投入研發、優化產品,占據了較高的市場份額。
雖在千億級口腔大健康市場中占據先機,但需突破傳統日化渠道局限性,構建差異化競爭優勢。
?圖源:小紅書
參考文獻:
1、《登康口腔2024年財報》
2、《登康口腔“冷酸靈”牙膏市場份額首次躋身行業前三》江北報電子版
3、《冷酸靈牙膏“60秒起效”惹爭議,客服回應:“即速60s”為商標,效果有臨床依據》 揚子晚報
4、《冷酸靈還能“打”?》
5、《一支牙膏解決多種“牙病”?冷酸靈直播、視頻被指超功效宣傳》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