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欧美日韩精品/狠狠色婷婷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午夜无码av体验区/丰满人妻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人做爰A片免费看网站爱酱

后蘋果時代,藍思科技用AI突圍?

撰文 | 文 ?林

編輯 | 楊博丞

題圖 | IC Photo

在消費電子行業整體低迷的背景下,藍思科技交出了一份讓資本市場沸騰的半年報:2025年上半年,公司總營收329.6億,同比增長14.18%;凈利潤為11.43億,同比增長32.68%。

圖源:藍思科技2025年中報

從深圳的一家玻璃工坊到年入百億的科技創新企業,藍思科技用三十幾年的時間揭示了傳統制造企業如何在新科技浪潮中重塑自我。而從iPhone玻璃蓋板到AR光波導鏡片,從汽車智能座艙到人形機器人關節模組,藍思科技的轉型之路也并非一片坦途。

01、三級跳躍,從代工小廠到科技巨頭的蛻變之路

藍思科技的發展史,最早可追溯至1993年成立的恒生玻璃表面加工廠。

當時的創始人周群飛用打工攢下的2萬港幣,帶著6位親戚在深圳一套三居室里開始創業,并以手表玻璃業務起家,專注玻璃表面加工這一細分領域。在創業初期,公司像許多中國制造企業一樣,依靠勞動密集型生產和成本優勢在市場中尋找立足之地。

藍思科技創始人周群飛 圖源:鳳凰網

2001年,在TCL正著手開發翻蓋手機,卻面臨面板材料的技術瓶頸時,在一次尋常的朋友聚會,周群飛突破性地提出:將手表玻璃的制造工藝應用于手機屏幕。這一創新直接促成了全球首款玻璃屏手機的誕生,快速取代了傳統的有機玻璃材質。

這之后,中興、康佳等廠商紛紛尋求合作,為藍思科技開辟了前所未有的成長機遇。不久后,隨著消費電子市場的興起,周群飛在2003年成立了深圳藍思科技有限公司,開始從事視窗防護玻璃業務,為日后成為消費電子玻璃巨頭奠定了堅實基礎。

2007年,更大的機遇出現在藍思科技面前。當時蘋果公司正在開發初代iPhone,但原有供應商難以滿足其嚴格的技術標準。關鍵時刻,周群飛率領團隊日夜不休地技術攻關,甚至走進車間,親手調試設備、把控環境清潔。

一番努力沒有白費,藍思科技最終通過蘋果的嚴苛審核,躋身核心供應商之列。從那以后,從初代iPhone到之后的每一代新品,不論是iPhone、iPad、Apple Watch、Mac,還是近年推出的Apple Vision Pro,藍思科技都深度參與了研發與生產。

這一合作不僅為藍思科技帶來了業務的快速增長,也使其管理水平和生產工藝得到了飛躍性提升。2015年,藍思科技在深交所掛牌上市。

不過,借蘋果“飛升”的成功也給藍思科技帶來了“蘋果依賴癥”:2016年,當iPhone銷量首次下滑時,藍思科技來自蘋果的營收驟降30.8%,公司首次出現年度負增長;2018年,iPhone出貨量下滑嚴重,藍思科技也出現單季度虧損4.28億元的情況,公司股價亦在當年大跌71%。

在資本市場,每當傳出蘋果砍單的消息,都會引發藍思科技股價的劇烈波動。

于是,自2015年起,藍思科技開始戰略性地向智能汽車、AR/VR、機器人等新領域擴張,研發投入持續加大,逐步構建“材料-模組-整機”垂直整合能力。截至2024年末,公司有效專利達2249件,軟件著作權127件,涵蓋新型材料、工業互聯網、生產數字化等多個領域。

今年7月,藍思科技在港交所掛牌上市。據最新財報顯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智能汽車與座艙業務實現營收31.65億元,同比增長16.45%;智能頭顯與穿戴設備業務營收16.47億元,增長14.74%;其他智能終端業務(含人形機器人)更是激增128.20%,達到3.64億元。可見其轉型戰略已初見成效,多元業務格局正在形成。

圖源:藍思科技2025年中報

可以說,從1993年至今,藍思科技走過了從傳統加工到高端制造再到智能創新的三級跳躍。公司不僅實現了營收規模的擴張,更完成了商業模式的重構。這種演變不僅是一家企業的成長史,也是中國制造業從代工到創新、從跟隨到引領的縮影。

02、四大“金剛”,AI硬件生態的布局與博弈

如今,藍思科技的多元化布局涵蓋了四大業務領域。

首先,智能手機與電腦業務是穩健的基本盤。

據財報顯示,2025年上半年,藍思科技的智能手機與電腦業務實現營業收入271.85億元,占比82.5%。公司在該領域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超薄柔性玻璃(UTG)技術,二是一體化產業鏈。

作為全球UTG核心供應商,藍思科技憑借深厚的技術積累,創新性地推出折疊屏多層結構設計,有效消除折痕,提升屏幕平整度。而依托“結構件-功能模組-整機組裝”一體化產業鏈優勢,藍思科技得以在高端玻璃、陶瓷、藍寶石及金屬結構件領域保持行業領先地位。

據IDC預計,2025年全球折疊屏手機出貨量將達1983萬臺,到2029年有望增至2729萬臺。這意味著未來幾年,藍思科技在折疊屏領域的技術與產能優勢將會進一步釋放。同時,新型3D玻璃也成為公司增長的新引擎。這類玻璃因加工工藝復雜、技術壁壘高,產品單片價值顯著提升,未來有望形成“量價齊升”的市場格局,進而為藍思科技帶來增量紅利。

其次,智能汽車與座艙業務正成長為第二增長曲線。

作為公司第二大收入來源,藍思科技智能汽車與座艙業務涵蓋了中控模組、智能B/C柱、充電樁、座艙裝飾件及無線充電模組等核心產品,通訊模組與域控制器也實現技術突破并進入批量交付。目前已與特斯拉、比亞迪等30余家國內外頭部汽車企業建立合作關系。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超薄夾膠車窗玻璃是公司的戰略級創新產品,具備輕量化、隔音、隔熱、隔紫外線、防水防污、HUD投射以及變色遮光等多種功能。這款產品已成功導入國內頭部車企新車型量產體系,將單車價值量提升至數千元級別,并正深化與全球新能源品牌及歐美傳統車企的合作,預計即將進入批量生產階段。

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2025年中國乘用車智能座艙市場規模將突破1564億元,藍思科技憑借其技術積累,有望在這一市場分得可觀份額。

再次,智能頭顯與穿戴業務壓碼AI眼鏡時代。

在人工智能技術的演進浪潮中,智能眼鏡作為關鍵演進方向,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據IDC預計,2025年中國AI眼鏡出貨量將突破275萬臺,同比激增107%。

而在智能頭顯與穿戴領域,藍思科技已實現從光學鏡片、結構件、功能模組到整機組裝的全棧式解決方案能力。報告期內,公司在光波導鏡片良率優化與高精度自動化組裝工藝方面實現突破,并成功實現對國內頭部客戶AR眼鏡的整機規模化量產交付。

此前,藍思科技已官宣與AI交互領軍企業杭州靈伴科技(Rokid)達成深度戰略合作。作為RokidAI眼鏡全系產品的整機組裝合作伙伴,藍思科技將依托智能制造體系覆蓋全鏈條生產,加速產品規模化交付并推動相關技術突破。

最后,機器人與其他終端業務是藍思科技最具想象力的新戰場。

藍思科技在機器人領域布局較早,2016年就創建了藍思智能機器人長沙有限公司,從事智能工業機器人研發制造。2025年,藍思以70%持股比例參與成立湖南智企未來科技有限公司,聚焦智能機器人研發等領域。

今年年初,藍思科技與智元機器人聯合交付全球首款全棧開源機器人靈犀X1,并成功批量交付靈犀X1人形機器人相關產品。據了解,藍思科技深度參與了靈犀X1機器人的關節模組、DCU控制器、OmniPicker(夾爪)等核心部件的生產組裝與測試控制。這表明藍思科技已具備提供一體式垂直服務的能力,在具身智能賽道已具備先發優勢。

圖源:人形機器人發布

而高工機器人預測,全球具身智能市場規模2025年達63.39億元,2035年有望突破4000億元,這可能是藍思科技未來最具想象力的增長點。

03、璀璨背后,轉型路上的荊棘與挑戰

盡管藍思科技在多元化布局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但其轉型之路仍面臨多重挑戰。

從最新財報上看,盡管業績一直在增長,但藍思科技得毛利率有所下滑。據此前招股書顯示,2022年至2024年藍思科技毛利率分別為18.3%、15.6%和14.6%,呈逐年下降趨勢。而2025年上半年的毛利率為14.22%,與去年同期的14.33%相比微降,并顯著低于消費電子零部件及組裝行業的中樞水平。

與此同時,大客戶依賴的隱憂依然存在。盡管藍思科技已努力多元化,但對蘋果等大客戶的依賴依然較高:2024年,其前五大客戶銷售額占總收入比例仍高達81.1%。

并且,值得關注的是,依賴蘋果等大公司還使得藍思科技面臨一定的重資產風險。數據顯示,公司固定資產已從2016年的109億元增長至2024年末的363.79億元。由于其中多數設備是專為蘋果定制化需求而設計,如果相關業務出現變化,其面臨的資產減值損失將會給財務狀況造成較大壓力。

另外,新業務雖然前景客觀,但短期內能給予藍思科技的支持仍較為有限。

一方面,智能汽車與座艙、智能頭顯與穿戴、其他智能終端這些業務的收入雖增長迅速,但收入占比加起來都不足20%;另一方面,人形機器人市場尚處于發展初期,規模相對有限,成熟的商業模式和穩定的市場需求仍在逐步形成過程中,市場需求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藍思科技參加中國機器人學術年會 圖源:人形機器人發布

此外,全球化布局的挑戰也不容忽視。

據悉,藍思科技在越南和泰國建設生產基地,以應對潛在的關稅風險和貼近國際客戶。然而,在地緣政治緊張的背景下,全球化布局既是必然選擇,也伴隨著運營效率和成本控制的挑戰。

總之,在AI硬件革命浪潮中,這家從玻璃工坊起步的企業,正在努力將自己重塑為智能硬件創新平臺,未來既需要鞏固技術壁壘,也需要優化客戶結構,既需要開拓新市場,也需要提升盈利質量。最終能否在AI時代繼續閃耀,值得我們持續關注。

標簽: 藍思科技
后蘋果時代,藍思科技用AI突圍?
掃描二維碼查看原文
分享自DoNews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