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ews9月21日消息,據中國新聞網報道,中國新聞網《民生調查局》記者日前調查發現,當不少消費者花上千元買下始祖鳥產品后,鞋子邊緣開膠、外套鼓包起球、衣服LOGO脫落……質量問題接踵而至,讓 “高價不等于高質” 的爭議持續發酵。有消費者戲謔,“高端始祖鳥,質量卻‘鳥’樣”。
“7月20日買的鞋子,不到一個月就壞了。”在李戈(化名)展示的始祖鳥鞋子圖片中,彎折處已經破損。
李戈告訴記者,這雙鞋是在日本買的,平時穿得并不頻繁,就休閑的時候穿下,“沒想到質量能離譜到這種程度”。
與李戈有類似經歷的消費者并不少。在社交平臺上,不少網友曬出鞋子開膠、破損的照片,有的僅僅是穿了一兩個月。一位網友稱,買了兩雙都不同程度開膠,已經是鞋子通病了。
記者以“始祖鳥”為關鍵詞,在消費者服務平臺黑貓投訴上進行搜索,出現3000多條投訴,投訴內容中質量問題居多,包括鞋子網面破損、鼓包、擠腳等問題。
如,有消費者表示,在始祖鳥某電商官方旗艦店買了一雙男鞋,大概穿了一周,鞋子多處鼓包,前面出現大縫隙,在小程序申請維修被拒,說是因為使用習慣和養護習慣造成。
在始祖鳥官方旗艦店,鞋子的價格集中在一兩千元之間。記者在店中找到李戈所買的類似鞋款,顯示鞋子采用了GORE-TEX薄膜面料,用途為遠足、野外徒步,性能為透氣、輕量、耐磨、防水、防撕裂。
始祖鳥官方旗艦店客服向記者表示,這款鞋確實耐磨,至于折痕處容易開膠,目前暫未接到此反饋。
記者注意到,始祖鳥的多款徒步鞋都采用了壓膠工藝,這也被一些消費者視為鞋子愛開膠的原因。
時尚產業獨立分析師、上海良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程偉雄向記者解釋,固定鞋面與鞋底不縫線、僅壓膠是目前運動鞋制造的一個主流趨勢,“不縫線”是為了減輕重量和提升鞋面的一體性。
但程偉雄也稱,壓膠工藝在帶來輕量化、防水等好處的同時,也伴隨著時間老化帶來的開膠風險,同時環境溫度的極端變化,亦會導致鞋子變形或脫膠。即使是始祖鳥,也無法從根本上改變膠水的物理化學特性。
北京某修鞋店的工作人員也告訴記者,這種鞋子彎折處容易開膠和破損是正常的。
記者在社交平臺搜索發現,多個品牌的戶外徒步鞋,均被消費者反映過開膠問題。另外,網面鞋彎折處破損亦屢見不鮮。
上述工作人員還表示,如果用膠水修補,即使修補完還是容易開膠,除非縫線,所以很多鞋子會在邊緣處縫線。
消費者吳俊就經歷了始祖鳥鞋的反復開膠,“之前買的始祖鳥鞋,才穿了4個月鞋底就開膠了,五月份寄回去修過一次,后來又開膠了。”
雖然開膠屬于正常現象,但對于花費上千元的消費者來說,還是有些難以接受。
不僅是徒步鞋,始祖鳥其他產品也曾出現脫膠等質量問題。在社交平臺上,不少網友爆料,始祖鳥衣服LOGO、拉鏈處脫膠,外套鼓包、裂痕,內里起球等瑕疵。穿著、洗護不當,也成為店家針對這一系列問題的常見說辭。
而當人們送去維修時,很多人又被始祖鳥動輒幾百元的維修費“背刺”。
李戈稱,由于國內專柜不能維修,她就聯系了始祖鳥全球客服,得知維修費需要1000元。“但這雙鞋子買的時候差不多1200元,所謂全球服務竟成了花高價自費維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