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ews10月10日消息,據美圖公司官方公眾號透露,在2025年10月10日公司成立17周年之際,美圖公司CEO吳欣鴻在公司內部發文表示,公司產品美圖秀秀近日憑借 AI 合照功能,榮獲歐洲 14 個國家 App Store 總榜第一,28 個國家分類榜第一。?
與此同時,公司管理層也一直在思考:面對 AI 時代,未來的組織形態應該是什么樣的。吳欣鴻認為,最近的成功源于公司內部的'反慣性'嘗試,包括需求共創、簡化會議流程、縮短決策鏈路以及借助AI工具等初創公司常用方式。
吳欣鴻表示,美圖公司正在打造'AI原生組織',通過高頻學習和應用最新AI工具,小團隊已能快速完成過去需要多職能協作的工作。他號召全員擁抱AI生產力工具,實現'人人都是多面手'的目標。
吳欣鴻內部分享全文如下:
《美圖在 AI 時代的組織進化》
美圖的小伙伴們,大家好!
今天是美圖 17 歲的生日。很高興,也很難得能有這樣一個機會,和大家一起慶祝、一起聊聊我們未來的方向。在開始之前,我想先分享幾點我最近的感受:
首先是感恩。
感恩每一位美圖小伙伴,是你們的創造、堅持和奮斗,推動著公司一路成長和蛻變。同時,我也感恩這個時代的饋贈,感恩用戶們一直以來的支持,讓我們能走到今天。
其次是既焦慮又興奮。
焦慮,是因為生成式 AI 帶來了巨大的創新,也帶來了激烈的競爭:新模型層出不窮,AI 創業團隊如雨后春筍冒出,每天都在刷新我們的認知。而興奮,則在于我們有幸見證人類歷史上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并親身參與其中,為人類生產力的提升,貢獻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
第三,是看到全球影像的巨大機會。
今年我花了比較多時間在海外,觀察到很多國家并不像中國這樣,擁有因人口基數大帶來的成本優勢。在海外,無論在線上還是線下,大量中小商家、內容創作者和個人用戶,在制作和更新視覺內容時,都面臨著很高的人力成本。而這些細分場景,恰恰能通過 AI 工具來高效解決。
說到全球的影像機會,這里有個激動人心的好消息要分享給大家:
美圖秀秀在兩天前,憑借 AI 合照功能,榮獲歐洲 14 個國家 App Store 總榜第一,28 個國家分類榜第一。 歐洲許多主流媒體都刊登了關于我們的新聞,這也是我們的產品首次在歐洲國家大放異彩,非常非常令人振奮。
在之前很多場合,我們聊了不少關于戰略和產品的話題。最近,管理層也一直在思考:面對 AI 時代,我們未來的組織形態應該是什么樣的。
借公司周年的機會,我想專門和大家聊聊這個話題,也就是我今天要分享的內容:《美圖在 AI 時代的組織進化》。
兩個月前,我們剛發布了上半年的財報,成績還不錯。即便業績向好,我們依然面臨不少挑戰。
首先是外部環境。在 AI 浪潮下,影像賽道已經成了行業的風口。
一方面,影像產品從過去不太被看好,到現在成為大廠標配,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比如近期 Nano Banana 的爆火,既體現了頭部廠商深厚的技術積累,也說明這個賽道充滿變數,隨時可能殺出一匹黑馬。
另一方面,全球涌現出大量的影像 AI 創業團隊,不到 10 個人,就能做出千萬美元的 ARR(年度經常性收入)。團隊成員個個都是多面手,能以一當十。很多 AI 創業團隊的工程師借助 AI Coding,一個人就能搞定三端開發,AI 全棧工程師正變得越來越普遍。相比之下,不少互聯網中大廠,光是 iOS、安卓、Web 中的一端,就可能需要三四十位工程師,三端研發團隊動不動就上百人。
所以,在當前的市場環境里,我們既要與大廠競爭,也要和靈活的創業公司賽跑。
從內部看,美圖 17 年的積累,也帶來了一些認知慣性和路徑依賴。比如固化的工作流程、團隊規模擴大后帶來的一些不必要的管理與會議、套路化的市場打法,以及我們對全球化體感的局限性等等,這些都在制約我們的創新速度。
我們先來看一下,大家都很熟悉的那些工作流程:
產品經理寫了一份漂亮、細節拉滿的需求文檔,結果開發要花半天時間來做“閱讀理解”;
隨地大小會,每天疲于參加各種周會、例會、同步會、復盤會……開了半天會,卻感覺什么都沒開;
向某個團隊提需求,但沉到了他們需求列表的最底部,排期三個月;
一個小事,OA 流程里要幾十個人審批,甚至要走好幾條不同的 OA,還得一個個去催“幫我審一下”。每個審批人等一小時,加起來,一個流程要卡三天;
很多事,都要等需求方先寫出一份完整的需求,大家才開始動手。結果每個人都只在自己職能的邊界里思考,項目推進就很慢;
有了一個創新想法,要層層匯報。等傳到能拍板的人那里時,想法早就被改得面目全非,完全背離了初衷。
這,就是所謂“慣性工作流”的代價。
分工越來越細,流程越來越復雜,團隊規模一大,就需要引入更多的經理來管理,導致內部的消耗,往往大于實際的產出。
我們有沒有可能換一種工作方式呢?
過去幾個月,因為項目時間緊、資源有限,我們在 RoboNeo 項目里嘗試了“反慣性工作流”。
這次嘗試很讓人振奮:我們只用了一個月時間進行封閉開發,便完成全球發行;而且,我們沒有借助任何美圖產品進行導流,也沒有花一分錢做 PR 推廣,就實現了上線首月 MAU 突破百萬,并進入了全球數十個國家應用商店分類榜的前 10 名。
那我們到底做了哪些“反慣性”的嘗試?
第一,需求共創。
和以往“甲方提需求、乙方做執行”的模式不同,這次我們只確定大方向,研發和設計就不再被動等待產品需求文檔,而是同步開工。大家基于共識點一起推進,用高頻的協作代替厚重的文檔來拉動迭代。
第二,會議從簡并縮短決策鏈路。
所有不產生決策的周會、匯報會一律取消。信息就靠文檔或群消息同步。遇到問題,小范圍快速討論,當場拍板。決策鏈路縮短了,想法才能快速驗證,讓結果自己說話。
第三,借助 AI 實現單一職能多面手。
翻譯、文案、需求梳理、設計知識庫這些環節,全部借助AI提效。團隊里大家相互補位,不再受限于職能。設計師、PMO、研發在這個項目里都兼任產品經理。甚至海外運營的所有工作,只靠一個人完成,這在傳統項目的運營工作流中,至少需要兩三個人。
第四,人人都是生產力。
明確要求所有 Leader 躬身入局, 進入業務一線,承擔具體執行任務。杜絕“只派活不干活”的現象。
最后,用最短時間構建 MVP。
我們學習初創團隊的方式,不等產品完美才上線,而是先做減法,聚焦核心功能,推出最小可行版本,再根據用戶反饋快速迭代。真正做到“在戰爭中學習戰爭”。
不僅如此,RoboNeo 的 Agent 框架,還為我們打開了一條上線極快的效果創新路徑:
過去,我們的效果研發工作流是這樣的:
設計師和產品經理先一起腦暴創意,因為涉及到產品排期和研發投入,需要產品經理來決策、寫需求文檔,再交給客戶端開發,最后測試上線。整個過程高度依賴產品經理的判斷力,和客戶端的研發資源。
而在 RoboNeo 的工作流里,情況完全不一樣。因為前端效果可以通過 Prompt 靈活配置,部署也實現了標準化,所以當設計師有了創意時,可以直接去做模型訓練,并把效果在云端部署上線。之后再和運營配合,做小范圍推廣、收集反饋。
結果就是,原本需要幾天甚至幾周的流程,現在只要幾個小時,甚至幾分鐘就能完成。就比如上圖右側的聊天記錄所展示的,設計師想做一個“觸及靈魂的畫”的 AI 效果,5 分鐘后就上線。這意味著,團隊里任何人只要有好的靈感,都能快速上線驗證,大大縮短了效果驗證周期。
剛剛我用 RoboNeo 分享了我們做的一些組織創新的嘗試。那在 AI 時代,外面的創業公司又是怎么工作的呢?有個 AI 創業團隊在他們的博客里這樣描述自己的工作方式,我簡單給大家念一下。
“在這里,想要構建任何東西時,從內部工具,到營銷頁面,到編寫生產代碼……我們會轉向用 AI 來構建。就這樣,沒有人員編制請求,沒有項目簡報,沒有交接,只有行動。
我們的官網是用 AI 工具構建的,我正在用 AI 工具包裝黑客馬拉松贊助商報名表。工程團隊廣泛使用 AI 來快速交付代碼,我們甚至沒有真正的產品經理,我們的工程師充當了產品經理的角色。
所有事情都能這樣完成嗎?當然不是。但即使當我們進行跨職能協作時,即我的設計和開發團隊加入,事情仍然以瘋狂的速度推進。因為每個人都在使用 AI 來減少冗余、跳過交接,更快地完成任務。”
這個創業團隊提出了一個概念,叫“AI 原生組織”。也就是說,一個極小規模的團隊,通過高頻學習和應用各種最新的 AI 工具,來快速完成過去需要多職能、多環節才能完成的工作。
有不少同學問到,在 AI 時代,我們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好準備?
我認為,在 AI 時代,美圖全員都應該積極擁抱 AI 生產力工具,邁向“人人都是多面手”的未來,甚至要朝著“一個人就是一支團隊”的方向努力。
目前,我們已將 AI 融入部分研發、設計、運營等關鍵場景:
在 AI Coding 方面,公司已引入多種 AI 編程工具,目前 AI 編碼的普及率已經達到 86%。未來,我們希望在 AI 的助力下,培養出至少上百位能夠跨越前后端、甚至深入產品設計的 AI 全棧工程師。
在 AI Design 領域,設計中心實現了從靈感激發、效果預覽,到圖片/視頻素材生成與應用的全流程 AI 賦能。AI 不僅支持視覺與效果設計,還覆蓋了輕量編碼、市場調研等環節,整體效率提升 50%以上。我們的目標是讓每一位美圖設計師,成長為掌握多種技能的“超級設計師”。
在 AI Marketing 領域,部分創新業務運營中,從種子用戶建聯、合作用戶篩選,到創意生成、效果追蹤,已實現 AI 全流程賦能。我們期待美圖市場運營團隊能成長為真正的“全棧產品代言人”。
此外,公司內部還搭建了 AI Agent 平臺、MCP 服務平臺、AI 翻譯平臺等一系列基礎設施,幫助大家快速上手,更高效地運用 AI 工具。
我們提倡“簡單事務不求人”的工作方式,鼓勵大家用 AI 工具完成個人閉環。例如, 簡單的物料設計、文案撰寫、翻譯等需求,都完全可以借助 AI 高效完成。但也要提醒大家,避免無腦照搬 AI 產出,讓人感覺“一眼 AI”。AI 只是輔助,最后還是需要我們的創造性思考和專業判斷。
與此同時,為了把握 AI 在影像垂直領域的新機遇,我們在內部推出了 “AI 創新工作室”機制。鼓勵有創意、有想法的美圖小伙伴,借助公司的資源,組建一個極小規模的團隊,把自己的產品構想付諸實踐。
通過立項評審的團隊,能獲得一筆項目啟動預算支持,自主配置團隊和推廣資源,以創業公司的模式驗證產品想法。項目跑通后,核心團隊還能享受利潤分紅,激勵大家將夢想變為現實。
目前,我們已經成立了 5 個 AI 創新工作室,正在緊鑼密鼓地孵化項目。未來,也會開放更多工作室名額,歡迎每一位有產品夢想的美圖小伙伴加入,把你的奇思妙想變成現實。
在AI時代,產品形態、創新形式已經發生巨大變化。面對這些變化,我也一直在思考:美圖要成為一個什么樣的組織?我的答案是,我們既要敏捷,又要有體系,并且要形成具有強大內驅力的美圖文化。
聽上去有點矛盾,但其實它們是互補的。
敏捷,意味著反套路,保持敏銳的用戶洞察,對行業變化敏感,并且敢于取舍;
有體系,意味著我們在組織和人才管理上,要更加專業化和系統化,設計出真正能激發美圖團隊活力的機制與舉措。
如果把美圖比喻為一枚正在全力進發的火箭:
“戰略體系”就是我們的導航,告訴我們該去哪里;
“組織與人才體系”是雙核心引擎,為我們提供動力,推動我們實現戰略目標;
“保障與驅動體系”是供能系統和助推器,既能兜底保障,又能讓我們加速前進;
而“文化體系”,就是火箭的穩定器,決定了我們能不能穩穩地,飛向目標。
今年 5 月,我們做了一次全員文化調研,收到了 1832 份有效問卷,還深度訪談了 37 位同事,在這次調研中,大家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觀點。有同事說了一句讓我特別觸動的話,他說:“幫助美圖穿越周期的,就是我們的文化。”
確實如此,文化就是一個公司的軟實力,是讓我們愿意在一起、并且能長期在一起的凝聚力。
文化,不僅解釋了我們是如何一路走到今天的,更讓我們在面對未來挑戰時,擁有站穩腳跟、走得更遠的底氣。
所以今天,我們正式面向美圖全員,發布公司的升級版價值觀:熱愛影像、追求極致、著眼全球、求真務實、打破慣性、愛拼能贏。
這六個維度,共同組成了美圖文化六邊形,支撐著我們的公司使命:讓藝術與科技美好交匯。
為什么是六邊形呢?六邊形,是自然界的最優解:材料最省、結構最穩、能儲存最多能量。
對美圖來說,文化六邊形,就像是蜂巢的基本骨架,給整個組織提供穩定性和方向感;而AI創新工作室,就像蜂巢里一個個活躍的格子單元,在里面不斷孵化新的產品和可能性。每一個小團隊,都像蜂巢里的細胞,既能獨立探索,又能快速組合,保持整體的敏捷性與體系化。
所以,當我們說“美圖文化六邊形”,其實是在說,文化讓我們堅固,機制讓我們長青。美圖要成為這樣的蜂巢型組織:穩固、有序、高效,并且能不斷孕育新的可能。
另外要強調,此次發布的新文化價值觀,不是推倒重來的變革,而是一次迭代升級。因為一直以來,我們對影像有熱愛,始終在追求極致,持續打破慣性,并向全球進發……這些特質,原本就深深扎根在我們的基因里。
那么,美圖的升級版價值觀具體該如何理解呢?我簡單給大家闡述一下:
熱愛影像:我們是一群熱愛影像的人,熱衷于鉆研影像知識與技能,致力于打造世界級影像產品。
追求極致:對極致的追求永無止境,無論是效果、工程、效率,我們永遠相信可以做得更好。
著眼全球:洞察與提煉具有全球共性的影像需求,并尊重全球多元文化,站在全球看全球。
求真務實:我們探求本質、敢說真話,不弄虛作假;同時知行合一、說到做到,不回避問題。
打破慣性:我們從生活中汲取靈感,于細微處發現可能,勇于打破常規,以非慣性思維探索創新機會。
愛拼能贏:始終保持創業團隊的敏捷與拼勁,人人都是多面手,主動補位,不斷取得突破性成果。
我們不是要求每個人在六個維度都拿滿分,而是希望大家真正理解它,并結合自己的崗位,去努力提升,成為更全面的美圖六邊形戰士。
文化價值觀,具象化地描述了“美圖團隊應該是什么樣子”,也是所有美圖小伙伴的做事準則和行動路線圖。在文化價值觀的驅動下,我期待能和大家一起,成為一個更好的美圖團隊。
在這里,也邀請大家,積極參與各自團隊的文化工作坊,我們一起提煉更具體的行為準則,讓文化真正生長,生生不息。
當然,公司文化不能只靠喊口號,更需要通過實實在在的機制去落地。
當大家在全力奔跑、努力成為更全面的六邊形戰士時,公司也會努力為大家做好后援,全力提供支持。
我們成立了“美圖星火學堂 Meitu Spark”,通過這個項目定期組織培訓,也期待看到更多美圖小伙伴站上講臺,分享你們的專業洞察,傳遞實戰經驗,一起共同成長。
我們希望大家“熱愛影像”,也知道公司有很多隱藏的資深玩家,接下來我們會舉辦攝影大賽,希望大家踴躍參與!更重要的是,即使你不是資深玩家,也希望你能在影像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快樂。
我們計劃持續加強對公司福利的投入,并且會更靈活地去適配每個人的個性化需求。詳細方案,HR 的同學后續會向大家發布。
我們會持續傾聽大家的聲音,因為所有的變化都不是單向灌輸,而是共同創造。我們會推出年度員工滿意度調研,無論是對文化,還是對公司任何方面的建議,都邀請大家暢所欲言,共同推進公司持續進化。
最后,我想對公司的每個人說:
我們正站在千載難逢的 AI 時代,讓我們一起 “熱愛影像、追求極致、著眼全球”,用“求真務實、打破慣性、愛拼能贏”的美圖精神,共同打造世界級的影像產品!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