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河西走廊的風沙,聆聽絲路駝鈴的回響。敦煌,這座鑲嵌在絲綢之路上的璀璨明珠,用千年歷史見證了東西方文明的交融互鑒,沉淀下探索、自信、堅守的精神內核。今天,長城汽車初心依舊,以“致敬敦煌文化”為主題,遠赴敦煌尋根,將敦煌“萬里精神”融入品牌實踐,溯源萬里之長,感受萬里之美,鍛造萬里之魂,開啟中國品牌與傳統文化共生共榮的新征程。
2025年9月19日,央視新聞《中國經濟引力場》欄目走進敦煌。敦煌市文物保護中心副主任、敦煌博物館副館長張春生,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與央視主持人李京京展開橫跨千年的時空對話,從玉門關的絲路要塞到莫高窟的藝術瑰寶,從漢長城的千年守護到治沙一線的當代堅守,在一場跨越千年的精神接力與文化奔赴中,探尋敦煌“萬里精神”,詮釋現代企業責任擔當。
溯源“萬里之長”:一場跨越千年的雙向奔赴
敦煌是萬里長城西端的起點,這里承載著兩千余年邊防與文化交流的歷史厚度,與長城共同構筑了中華民族的時空縱深。如今乘飛機抵達敦煌尚需歷經數小時行程,很難想象千百年前,無數商賈、使臣、探險者僅憑雙腳或駱駝,便從這里踏上通往遠方的絲路征程。他們懷揣夢想與勇氣,在風沙彌漫中開拓未知,這份不畏艱難、敢闖敢試的探索精神,歷經千年依然震撼人心。
萬里之長,是長城之長。這份“長”既是地理意義上的綿延萬里,更是文明傳承的源遠流長。魏建軍感慨:“我們來長城玉門關,是尋根之旅。”在他看來,長城汽車與中華民族的瑰寶“長城”同名,這是一種自豪,感到幸運,也感到有壓力,飽含著一份沉甸甸的使命。長城汽車延續這份精神,不斷突破造車核心技術,打破外資壟斷,實現發動機、變速器、電池等核心零部件自主可控,構建“七國十地”全球研發格局,以企業行動不負長城之長。
致敬“萬里之美”:萃取敦煌色彩,復刻東方美學
敦煌的“萬里之美”,是以莫高窟為核心的文化之美。歷經千年營造,莫高窟集合了多元文化元素,在悠久歷史長河中孕育出璀璨的人類文明果實。從靈動飄逸的飛天,到獨具特色的雷公鼓,莫高窟的每一處細節,都是“萬里之美”的生動注腳。這份美,不僅是藝術的呈現,更彰顯著中國文化自信。唯有自信,才能實現多元文化的水乳交融。這樣的奇觀,也彰顯了祖先的偉大和智慧。
這份對?“萬里之美”?的欣賞,已轉化為長城汽車的產品實踐。坦克500“敦煌綠”取色于中國青綠山水巔峰之作217窟,沉穩而富有生機實現了跨越時空的美學復刻。敦煌綠不僅是傳承千年文化積淀的傳統色,更是代表銳意進取的希望色,敦煌綠坦克500將如同沙漠綠洲,承載著無懼險阻、開拓進取的絲綢之路精神。
“萬里之美”的千年存續,源自一代代文保工作者和治沙人的堅守。在感慨敦煌之美同時,長城汽車匠心致敬守護者、致敬守護精神,既復刻敦煌之美,更傳承這份守護精神,用行動守護文化瑰寶。
傳承“萬里之魂”:堅守長期主義,鑄就現代萬里精神
敦煌“萬里精神”,是“探索、自信、堅守、傳承”四大核心理念的千年傳承,長城汽車以企業實踐為筆,正在書寫新時代的“萬里精神”傳承篇章。魏建軍直言:“長城2500多年,莫高窟1600多年,長城汽車35年顯得很短,我們探索長城精神,要深刻地理解和學習。”并表示:“長城汽車要耐得住寂寞,要守住底線,要做到絕對的誠信,遵守秩序。已經做到了汽車大國,我們要向汽車強國邁進,一定會走出去。”
繼承駝隊西出的“探索”精神,長城汽車錨定底層技術突破,在能源與智能化領域構建全產業鏈自主布局,推動中國汽車技術從“引進來”邁向“走出去”,以創新技術、融合共生、汽車生態開拓全球市場。
正如治沙人幾十年如一日在大漠“堅守”文明火種,35年來,長城汽車以“堅守熱愛、深耕技術”為初心,嚴控品質標準,在產業變革中拒絕投機,堅守長期主義,與產業鏈上下游共同努力,以技術鉆研、制造精益與全球化開拓,助力中國智造價值崛起。
長城汽車還在復刻敦煌“萬里之美”,將東方美學融入產品,正是文化自信的體現;而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全產業鏈的布局,則是技術自信的支撐。這份“自信”,讓長城汽車在全球市場中穩步前行。
“傳承”更是企業的核心使命。長城汽車不僅傳承敦煌文化、長城精神,更積極發展、傳播、推廣中國文化與越野文化。以全新坦克500為例,其不僅搭載“敦煌綠”國風配色,更憑借出色的舒適性、智能座艙等產品力,成為文化與技術融合的典范。
立足產業報國,長城汽車堅持自主研發、保障就業與供應鏈穩定,以企業力量為中國經濟助力,正如魏建軍所言:“長城代表著中國,我們的產品走向海外,壓力越大,使命感越強,感覺到責任重大,有哪點做不好,更加影響到中國的形象。長城只能干好,不能干差。我們一定把產品做精,讓用戶用起來放心,不能給用戶添麻煩,不能給長城這個名字產生負面影響。要把長城汽車做得就像萬里長城一樣永久不倒,屹立在中國這片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