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KIT)研究人員發現,僅通過環境中活躍的Wi-Fi信號即可實現對個體的身份識別,無需目標攜帶或使用智能設備。該技術利用路由器間通信中的波束成形反饋信息(BFI),結合機器學習分析多角度人體輪廓,數秒內完成識別,在實驗中準確率接近100%。專家指出,任何配備標準Wi-Fi模塊的設備都可能被用作監控工具,公共空間中的咖啡館、商場等場所存在潛在風險。研究團隊呼吁,在制定新一代Wi-Fi標準IEEE 802.11bf時必須嵌入隱私防護機制,防止無線網絡演變為無感 surveillance 基礎設施。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由開放的智能模型自動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