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萌 ??蛋
運營?/ 小餅干
又是一年618,作為一年中隆重程度僅次于“雙十一”的大促節點,直播行業忙得肉眼可見。提前一個半月就已經開始的預告、加購,作為頭部主播的李佳琦自然忙到起飛。
去年,李佳琦在雙十一前夕推出的綜藝《所有女生的offer》(下文同《offer》)第二季在其獨播平臺B站獲得了超40萬彈幕、2600萬的播放量的站內成績,站外也通過微博收獲了21.4億的閱讀量,豆瓣8.3的評分。
總的來說,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口碑與話題的雙豐收。
今年李佳琦直播間也通過一檔綜藝《所有女生的主播》敲響了618的前奏。
截至目前,《所有女生的主播》在微博、B站分別獲得了4.2億、661.5萬的播放量,豆瓣暫未開分,但整體上的評論反饋還算不錯。
從數據來看,B站的整體播放量不如去年的《offer》,但鑒于從去年的B站獨家到今年B站、微博雙更的變化,類比來看,似乎是比去年有所進階。
一年過去,從《所有女生的offer》到《所有女生的主播》,李佳琦做綜藝的能力有升級嗎?
他又帶著綜藝來了
《所有女生的主播》節目共7期,目前已經完結,9位主播的職場眾生相也引起了“所有女生”的共鳴和討論。
從平臺評論和直播間的女生評論來看,大家的普遍反饋都認為,在保持專業度的同時,《主播》比《offer》更有了一些綜藝感。
相較于《所有女生的offer》的品牌談判主題,這次《所有女生的主播》的內容重點是選拔新人主播。?
不論是聽起來還是看上去,比起《offer》的濃濃品牌味兒,《主播》更多了一些熟悉的職場綜藝味兒,事實上,節目的整體內容也確實如此。
內容上,《主播》主動地增添了更多的情節設置,無論是在故事性還是觀賞性上來說,都更接近大家在市面上常見的職場類綜藝。也因此,這一季在故事導演的基礎上又新增設了總編劇的崗位。
從《offer》與《主播》的片尾對比來看,節目的制作班底基本沒有發生太大的改變,前期的策劃基本都由美one《offer》團隊完成。
只不過由于職場群像的大量素材和故事線的龐大需求,這次《主播》的后期外包給了承制過《拜托了!冰箱》的后期公司來完成。
雖然內容上在有意向職場類綜藝靠攏,但整體看下來,也與大眾常見的職場類綜藝有所區隔。
節目沒有設置觀察室嘉賓、沒有殘酷的淘汰機制、職場“競技”和GMV比拼,比起抓人眼球的抓馬故事,《主播》的目標更傾向于養成主播和觀眾向的直播行業科普。
《主播》站《offer》的肩膀上,試圖完成一些直播領域之外的探索。
做綜藝,李佳琦有點東西
從《offer》以來,圍繞李佳琦做綜藝水平究竟如何的討論一直不絕于耳。
《主播》上線后,kk發現,很多人已經在用看綜藝的眼光進行審判,kk也不例外,7期節目看下來,對于李佳琦和美one做綜藝的能力有了一些新的認識。
早在《所有女生的主播》的籌備階段,線上,李佳琦通過直播間進行招募預告;線下則通過進高校、進柜臺等多種方式,進行主播候選人選拔。
經歷幾輪淘汰、面試,最終選定了9位主播候選人進行實習,這些候選人的履歷,可以用一句“花里胡哨”來形容。
既有在校大學生宋嘉琪、海藍之謎全國銷冠周祿、幕后導演出身的賀賀、職場小白漢堡這些從未接觸過直播的“行業小白”,丘丘這樣的3C領域主播、美妝博主羊盒、搞音樂的明謙,也有像霹靂烏賊、琛琛這樣已經有成熟經驗,但遇到明顯瓶頸的“上升期主播”。
在專業的同時也兼顧了多樣性和故事感,選人的標準更多了一些綜藝味兒,一場直播界的“主播101”一觸即發。
節目中一個最讓kk印象深刻的環節,是新人主播在試播時將一個單價13.4的商品和一個單價764的商品先后播出,銷售數據難看,李佳琦一語中的指出問題:“一個13.4,一個764,這樣的一對比,大家怎么會去買764。”
9位主播反復在選品、招商、線下銷售、與客戶談判簽約等多個環節的摔打和挫折中不斷升級打怪,類似綜藝感十足的場面節目中所如牛毛。
而透過這些事件,觀眾們能更具體地了解到一場直播的背后,有著一整個團隊的辛苦付出,成為一個好的主播,絕不是只需要坐在位置上“321上鏈接”就可以。
“從選品、招商到排播順序,原來我們每天看到的直播背后有這么多的環節可以考究,又漲知識了。”在每一集的節目的評論中,都會看到許多恍然大悟的觀眾。
相比《offer》的李佳琦主導,《主播》講故事的方式也同樣更有綜藝感。以新主播成長線為主的敘事視角,能讓更多職場觀眾更加有參與感和代入感,畢竟“李佳琦”寥寥無幾但和新主播一樣的普通打工人卻有很多很多。
如果說《offer》第一季是一個臨時起意的個人VLOG,第二季是以對待綜藝節目的態度在進行制作,到了《主播》,節目已經開始以一檔面向市場的綜藝來要求自己。
具體體現在更加豐富的節目設置上,除了選人階段的標準變化、敘事視角的變化,節目還增添了比如新老主播間的PK、臨時上場的直播、向品牌進行自我推銷以及真正上場成為李佳琦的助播等等更有趣的環節設置……
總之,在盡可能地保留真實感受的同時,節目組也人為設置了更多的看點和與行業相關的內容展示環節,和《offer》形成了同一個點的不同兩面,側重不同但又互相補足。
前一秒還在吊兒郎當下一秒就在廁所痛哭的丘丘,一直是線下銷冠第一次考核成績倒數第一的周祿,曾經也有輝煌戰績,但只要出現在鏡頭里就被評論不適合李佳琦直播的琛琛,自己已經成功拿下品牌第二天主動成為伙伴助攻的羊盒……
在這9位主播的故事里,觀眾們一邊見證他們的成長蛻變,一邊也透過他們看見了在職場中不同階段的自己。
有意識地做綜藝,實際收獲的效果如何?從綜藝節目的角度來看,節目整體沖突感小,沒有常見綜藝中的狗血抓馬,主打的就是一個陪伴,對于MCN公司來說,是一份不錯的樣本。
但時長和故事內容上,仍然還需要修煉。第一次呈現群像故事的節目組,大部分的時長都用在了完整每個人的故事線身上,畢竟對比《offer》的李佳琦和品牌代表的人物呈現,人物群像的呈現難度高了不止一星半點,也因此拉長了整個內容的節奏。
其次,缺少極致的故事,所以在平均每集1個半小時略顯漫長的節目時長下,節目的整體呈現有些平淡。
當然,亦有觀眾認為這才是真實職場的生存環境,每個人都忙著完成自己的工作,沒空搞事情,比起作秀,細水長流的溫潤陪伴和真實呈現,反而成為了更能打動觀眾的新亮點。
或許,在某種程度上,這些對待平淡敘事的不同看法,也體現了大眾審美的變化和升級,創作者的用心,越來越多的觀眾愿意慢下來仔細欣賞。
李佳琦和綜藝都需要“所有女生”
從《offer》開始,大眾對于李佳琦所推出的綜藝的評價一直很高,《所有女生的offer》第二季8.3的豆瓣評分,單獨放在綜藝節目的行列里看,也是不錯的成績。
《所有女生的主播》從節目的制作質量、綜藝屬性以及大眾反饋來看,也在延續前作的基礎上有了更進一步的提升。
縱觀今年上半年的綜藝市場,根據云合數據,平臺的大部分熱播綜藝節目大多以“綜N代”為主。
在少有新題材和新綜藝的基礎上,《所有女生的主播》所涉及的直播行業,以及李佳琦名人效應所帶來的關注成為了吸引大家觀看節目的重要原因,也因此能夠在小范圍的圈層內形成討論。
畢竟是懂直播的人來做的直播人的綜藝,大眾觀看職場類綜藝最看中的專業度,對于他們來說,是最基礎的要求,而這也是他們的優勢所在。
同時,李佳琦讓品牌買單的能力有目共睹,而在幾檔節目中所呈現的品牌合作模式,也為其他綜藝節目的品牌合作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鑒。
優勢明顯,劣勢亦然。不與平臺合作,雖然掌控了對內容的絕對話語權,但這也意味著在有限的曝光之下,內容無法觸達更加廣泛的受眾和人群,《所有女生的主播》依然是一檔僅所有女生可見的小眾綜藝。
如何在內容、專業度、綜藝感都有保障的前提下實現破圈,也正好是從《offer》開始就一直困擾李佳琦團隊的難題,不知道在不久后的《offer》第三季,我們能否得到答案。
從公司戰略的角度,堅持做綜藝,也是有其必要性的。
不但能夠強化了“所有女生”這一標簽,使其以更加專業和可信的姿態深入人心。更重要的是,近幾年淘寶直播也受到了來自抖音、小紅書直播的沖擊,而作為淘寶頭部主播的李佳琦顯然也有著守住陣地的需求。
年初,董潔在小紅書開啟直播帶貨,在第二場直播中,觀看人次就已經突破了220萬,兩場直播漲粉超過50萬,交易GMV超過3000萬。對于直播行業來說,這個數據不算頂級,但對于很久沒有新消息的小紅書來說,卻是一個重要信號。
隨后,在今年3月,小紅書宣布推出“時尚星火計劃”為時尚商家和主播提供包括百億流量扶持,盤貨選品、營銷工具、平臺服務等在內的扶持政策,為其平臺的直播帶貨尤其是明星帶貨提供了更加利好的空間和可能。
直播行業的搶灘之戰從未停止,而做綜藝,或許為美one和李佳琦提供了持續領跑的另一種可能。
圖源:微博、豆瓣,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