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May? ?
運營?/ 小餅干
五月天假唱的風波依然還在持續發酵。?
據央視新聞,12月4日上午了解到,“五月天”上海演唱會的原始視頻、音頻,目前已提交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執法總隊,將對提供的音視頻內容進行科學的測評分析,并公布調查結果。
同時五月天經紀公司回應界面新聞,表示沒有假唱,并會在之后的官方公眾號給出官方回應。12月3日晚,相信音樂在官方微博發布博文表示12月7日的巴黎場將全程直播,以論證并未假唱。但,輿論發展至今,不給明確回應,只說后續將直播,混淆視聽的官方視角,顯然不足以讓網友們滿意:
目前相關詞條依然高掛在微博熱搜榜首之上,可見網友們對于頭部樂隊五月天卷入假唱風波的關注。
一、頂級樂隊假唱?
首先必須強調且明確說明的是,演唱會屬于營業性演出,假唱行為是違反相關規定和條例的。
《演出行業演藝人員從業自律管理辦法》規定,“演藝人員不得在營業性演出中以假唱、假演奏等手段欺騙觀眾”。《營業性演出管理條例》也有要求,“演員不得以假唱欺騙觀眾,演出舉辦單位不得組織演員假唱。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為假唱提供條件。演出舉辦單位應當派專人對演出進行監督,防止假唱行為的發生”。
另外如果證實確實有假唱行為,那么:根據《營業性演出管理條例》第四十七條的規定,以假唱欺騙觀眾的行為,需承擔民事責任以及行政責任。觀眾有權在退場后依照有關消費者權益保護的法律規定要求演出舉辦單位賠償損失;演出舉辦單位可以依法向負有責任的文藝表演團體、演員追償。由縣級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處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為演員假唱提供條件的,由縣級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處5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的罰款。
事件的起因,來自11月30日,博主“麥田農夫”發布的題為“五月天上海演唱會12首歌真假唱鑒定”視頻。內容是以粉絲拍攝的五月天上海演唱會現場拍攝的12首歌曲作為樣本,提取人聲進行分析五月天現場演唱是真假還是假唱。根據“麥田農夫”的判定,12首歌曲近半均為或有假唱。
《干杯》《戀愛ING》《知足》《傷心的人別聽慢歌》包括和高五人合作的《愛人錯過》均為假唱,其中《愛人錯過》高五人真唱,五月天假唱,以及《為你寫下這首歌》前幾句是假唱,后面是真唱。
相關內容一經發布立刻引起了熱議,#五月天假唱鑒定#迅速登上微博熱搜,各類討論迅速殺入,有粉絲認為演唱會圖現場氛圍,愿意買單;也有觀點對博主“麥田農夫”的鑒定方式表示質疑,更有用戶針對博主視頻提出“懷疑后期修改視頻”的質疑。
但更多的聲音是在聲討藝人個人演唱會假唱是“詐欺”行為,更是侵犯消費者權益的行為。“現在五月天的行為做法與這些歌曲所表達的精神內核完全相悖,很失望。”
輿論持續發酵,不少粉絲涌入博主評論區,上演飯圈站隊戲碼,相關熱搜詞條持續登頂,今天還高掛在首位。
12月2日,博主“麥田農夫”再發五月天11月28日倫敦演唱會整場27首歌曲真假唱鑒定視頻。并針對上海場的《倔強》尾聲轉調假唱的反饋做出了音頻分析,鑒定為“前面是真唱,結尾轉調部分是假唱”。
五月天倫敦演唱會,則為部分歌曲假唱,部分真假混唱,其中混唱的真假占比不一,并表示“《干杯》看來是固定假唱歌曲”“《戀愛ing》也是固定假唱曲目”。
在巨大的輿論下,不少音樂專業人士加入討論,站在專業角度聲援Up主表示以錄音室錄音和現場錄音進行音頻對比,這種驗證邏輯基本可以證實。
事實上,在這12首歌曲鑒定出來之前,#五月天對口型#話題就已經登上熱搜被小范圍地質疑過了,彼時話題里有現場歌迷對五月天的現場演唱也同樣提出了假唱的質疑。但彼時沒有專業音頻分析作為判斷依據,僅有部分現場疑似對口型的視頻,并沒能引起太多的關注。
五月天作為國內頭部樂隊,影響力毋庸置疑,僅上海場,11月就連開了8天,門票價格為355到1855元,根據大麥的相關信息最終觀眾累計超36萬人次。這要是證實確定存在大量歌曲假唱,讓奮力搶票的你我,情何以堪?
這就怪不得網友們紛紛下場陰陽怪氣了:“頂級樂隊的演唱會假唱就像在五星級酒店吃到預制菜。”
二、觀眾寬容,不該成為藝人不敬業的籌碼
2023年演出市場多熱呢?
從暑期開始,全國各地大小城市,各種體育場、演藝中心熱鬧得東北早市一樣。
根據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發布的《2023中國“演出+旅游”消費趨勢報告》數據, 2023年一季度全國共舉辦6.89萬場各類演出,同比增長183.5%;二季度舉辦12.44萬場,同比增長713.1%,環比增長80.6%;三季度全國各類演出進一步增加到14.91萬場,同比增長577.7%,環比增長19.9%。光是上半年演出票房收入就達到了167.9億元,同比增長了673.5%。連帶著大麥、摩天輪票務兩大票務平臺MAU規模都實現了迅速增長。
如此巨大的熱潮與市場之下,各地主辦方紛紛按耐不住,頭部如周杰倫2024年的演唱會福州場5月的演出,都迫不及待在12月9日就要開啟預售了。當然這種行為也被吐槽吃相難看,“想賺錢想瘋了”。
演出市場狂熱,巨大的經濟效應疊加頭部樂隊疑似假唱的輿論,官方不給觀眾一個交代,著實說不過去。
事實上,觀眾對藝人的各類演出依然是足夠寬容的。
每到年底跨年演唱會,江蘇衛視都能因為“真唱”而備受關注。
歌手在演出時真唱,原本該是一個理所應當的職業行為,但大部分觀眾也不是完全不能接受類似跨年演唱會為了效果更好選擇假唱的說法。不久前的湖南衛視雙十一演唱會,也被質疑不少歌手假唱,但并未引起多大的爭議和聲討。
可見觀眾還是寬容的。
但五月天此次為個體演唱會,歌手是一份職業,有其約定俗成的職業內容范圍,無論事實是什么。真唱,就舉證說明,給存疑的消費者做出解答,有假唱行為,就誠懇道歉,該補救補救,該認罰認罰。當年的SHE就做出過很好的示范。
2018年9月份,華語頭部女子樂團SHE舉辦出道17周年免費演唱會。但在直播中有粉絲表示聽到了原聲錄音帶的聲音,提出“假唱”的質疑。消息一出,關于Selina“假唱”的話題迅速也引起了爭論,彼時五月天阿信還評論力挺了Selina。
那么,面對“假唱”的質疑,經紀公司華研國際和Selina本人是怎么解釋的呢?
首先,歌手本人在其社交媒體誠懇道歉,表示確實有“假唱”的部分情況,一方面是由于嗓音突然出了狀況,但演出已經確定無法更改,多方求助醫生未果,只能硬著頭發上場。
另一方面,同時華研發布說明做出了更加詳細的解釋,表示現場觀眾能聽到歌手Selina在現場其實是真唱。但由于Selina嗓音狀況確實不佳,為了保證直播效果,導播在某小部分片段切換成備用音軌給到直播輸出信號播出,所以直播平臺的歌迷們聽到了真聲和原聲。
誠懇又有理有據,當時立刻就得到了網友粉絲們的諒解。
花錢消費的觀眾可以接受因為場次排布過多導致歌手現場演出的聲音條件不佳、狀態不好,但倘若用假唱應付,那就是利用觀眾的寬容侵犯消費者的權益了。而頭部樂隊演出的監管,也有利于整體生態的良性發展。直白點,觀眾提出質疑,相關監管部門正視問題,論證質疑,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真假唱的涉事歌手受罰,這才是市場正常的樣子。
只不過,鑒于“假唱”是一個比較嚴肅的指控,kk也贊同還是等等官方權威鑒定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