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張? ?特
運營?/ 獅子座
大年初一,2025年春節檔電影競爭激烈。
1月19日,春節檔預售開啟后不到6小時,6部新片預售總票房已破億元,刷新最快紀錄。截至發稿,2025春節檔新片總票房已經超過17億,其中《哪吒之魔童腦海》《唐探1900》票房均超過4億,《射雕英雄傳之俠之大者》《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也咬得很緊。
相比之下,《蛟龍行動》就顯得有些后繼無力了。
1月26日《蛟龍行動》開啟點映,遺憾的是點映并沒有如期望的為影片率先營造口碑大勢,隨之而來的是敘事不足的討論,是女演員努力149天只換來5分鐘戲份的爭議。話題不斷發酵,于適和王俊凱粉絲也加入戰局。
博納大概也沒想到,開啟點映,各家居然都在討論誰的戲份比較多?
這個春節更熱門的還有被評價為:動搖了美國科技行業的“無敵”地位的中國人工智能初創公司Deep Seek。幾乎全球都在討論。我們也上手體驗,讓Deep Seek來看看2025春節檔的角逐。看看它有什么奇思妙想。
Deep Seek認為:
以下內容涉及輕微劇透,介意勿看哦~
一、動作戲,不需要故事嗎?
先說一下整個影片故事給人的感受——過于空泛、煽情以及滿屏的人都在沖啊干啊,不知道在燃些什么。讓人頭暈目眩,跟熬夜打了兩天熱血游戲似的。
《蛟龍行動》的故事很簡單,就是未來時間線里的某一天,一艘超級潛艇正密謀一項針對我國東南沿海城市的絕密軍事計劃。我方派出新型潛艇“龍鯨號”,與蛟龍小隊協同作戰。最終獲得勝利。
比起《紅海行動》林超賢想要一副去中心化的集體英雄主義的心昭然若揭。包含了“蛟龍小隊”特戰隊員們和“龍鯨號”上的潛艇兵們,還有潛艇核技術人員、后勤人員、聲吶兵、艇長甚至參謀長,都在《蛟龍行動》的人物版圖之內。
群像,并不好寫,對敘事設計而言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很顯然,林超賢,也不是個寫群戲的好手,他甚至不是個寫普通故事的好手。
這么多人這么多事,可想而知,《蛟龍行動》沒能如理想的那般,將多樣的群像人物,框進一個多線并行的敘事框架當中,反而呈現出了一個巨大的混亂一鍋燉感。
另外人物設計上,黃軒飾演的孟闖、于適扮演的韓驍、蔣璐霞飾演的佟莉,杜江飾演的副隊長徐宏等等,導演就差把所有人都有傷痛,所有人都有故事,刻在觀眾腦門上。過于刻意反而適得其反。黃軒的孟闖,被刻畫成了一個猶如有狂躁癥的蛟龍小隊隊長,讓人時刻懷疑,他是不是會反水背叛。
更離譜的還有張涵予飾演的趙啟航,這個艇長,在潛艇被魚雷擊中的危機關頭,居然吹起了口琴?這種高度高度符號化與程式化的鼓舞軍心方式,已經老套到懶得吐槽了。蔣璐霞所謂的高光居然是直接將《紅海行動》中她和羅星的回憶殺,那句“吃糖就不疼了”的畫面剪切進來?
戲份多少爭議中的于適和王俊凱,則分別承擔起了動作和文戲智慧的功能。前者是武力值擔當,后者是頭腦擔當,一個判斷就能直接決定戰斗的成敗。
只能說群戲的失敗,導致了每個角色都呈現除了一種情理之內的多余。就像于適和黃軒的兄弟情一樣,從見面就有敵意到最后和解,每一步都寫得讓人皺眉說一句:我就知道是這樣。
Deep Seek銳評:
更何況還有不少前后矛盾的細節設定,比如前面故事中特意通過后勤人員將餐盤不小心打翻來強調潛艇之中,任何巨大的聲音都是不能被允許的。但影片后半段,包括主角在內的大家都有撕心裂肺的吶喊。這個時候,巨大的聲音,又被允許了?
而為了彰顯自己的專業性,影片又使用了大量的專業術語,猶如紀錄片一樣的堆給觀眾,這對非軍事愛好者而言就是一個無形的觀看門檻。導演林超賢在采訪中提到過,拍《蛟龍行動》耗費了足足七年時間,其中絕大部分都是在做前期工作,「等于大家要去做一次科研」。
我們贊揚創作者對于專業內容的認真研究精神,這是對內容的尊重,但如何平衡好專業性和普適度,也是這一類內容創作最關鍵的挑戰之一。
二、點映成點殺,流量明星爭議再現春節檔
今年春節檔6部影片角逐,《蛟龍行動》是唯一一部提前點映見觀眾的作品。但這一步棋顯然走得并不好。
2018年,《紅海行動》前期不被看好,上映后逆襲出36.53億的成績,直接拿下當年年度票房冠軍。博納預期中大概會以為能夠復制《紅海行動》的好評,因而在預售不理想的情況下開啟點映。策略是通過口碑的發酵來回一些排面,能理解。只是預期出了偏差,結果也就有了很大的差距。點映成了點殺,幾乎在首輪還沒開始之前,就把《蛟龍行動》踢出了戰局。
但,事實上,《蛟龍行動》宣傳期就犯蠢,官方短視頻平臺主推張涵予看到外籍演員靠近,藏起臺詞的花絮,還配合“保護好中國的機密”的宣傳口號。這一段應該上春晚演,能打敗所有語言節目。
營銷上策略失當,讓《蛟龍行動》在宣發階段就釋放了一些不太妙的信號。再加上點映,《蛟龍行動》票房漲勢很快就進入了平緩下落期。即便有王俊凱、于適粉絲的支持,也很難在輿論場占據有利局面。
粉絲的入局,也讓影片在口碑場一片烏煙瘴氣。
1月26日點映之后,有觀眾發帖替演員蔣璐霞鳴不平。該網友表示,蔣璐霞149天的訓練拍攝,剪短發、練體能、拍攝期間甚至溺水,全力付出,結果只換來了5分鐘不到的戲份,還加雜著《紅海行動》的片段,甚至演員本人在放映當天才被告知角色下線的事情,而此前蔣璐霞還在期待第三部。
再加上片方在短視頻平臺宣發端,在蔣璐霞相關內容上取得熱度后加大了女性力量的宣傳重點。這種宣發與影片內容的錯位,直接掀起了《蛟龍行動》點映之后第一輪負面爭議。后演員本人發表微博,表示“一部電影能呈現在大家面前,是臺前幕后每個人齊心協力付出心血的結果”,體面收尾。
但,這邊收尾,那一頭,于適與王俊凱粉絲也加入戲份統計大吵。豆瓣momo拉片《蛟龍行動》 :蛟龍線時長78分鐘, 潛艇線時長47分鐘,反派線時長14分鐘。王俊凱戲份10分鐘,加上背景板18分鐘。力證潛艇戲并不比蛟龍小隊多!
這般紛爭?博納大概也是萬萬沒想到。
這就是流量明星的一體兩面。不是什么新鮮事,只不過令人疑惑的是,經歷了前些年的泡沫,上游資本方難道覺得換人,流量的故事就會不一樣?
同樣更大程度彰顯粉絲經濟強大推動力還有肖戰主演,徐克導演的《射雕英雄傳:俠之大者》。一邊是初一之前預售成績的遙遙領先,一邊是粉絲不滿排片,還有粉絲鎖場,美其名曰購買外圍,把中間好座位留給真觀眾的熟悉行為。?
好奇,這一代互聯網用戶是換人了嗎?這個行為不是早在之前的不少頂流主演項目中都見過了嗎?院線不看好粉絲經濟,在排片上謹慎選擇,也能理解。
同時,更多硝煙還彌漫影片之外。
1月17日晚,業內流傳預售開啟后,補貼政策自由,片方自行決定。兩日后,2025春節檔預售開啟,“19.9元票價再現春節檔”登上微博熱搜第4位,6部影片均默契地推出了19.9元的低價票。北京、廣東等地發放了各超過3000萬元的觀影消費券,貓眼與淘票票也上線了春節檔觀影券包。
票補再現,也加劇了2025年春節檔的競爭。
而無論片方,藝人,粉絲如何爭吵,對觀眾來說,有好作品可以看,也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