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向 ? 向
編輯 / 阿 ? 筆
運營 / 獅子座
五一結束了,音樂節的亂子和樂子也宣告蓋棺定論。作為演員跨界多且紅火的一屆音樂節,熱鬧和亂子,可謂應接不暇。
最先是因為各大音樂節IP為了陣容的華麗,紛紛邀請了演員跨界參演,導致還沒開始,樂迷們就狂吐槽。等到正式開場,先有歌手和演員粉絲間的小摩擦升級的輿論,后有因為樂隊遲到后處理不及時導致整場音樂節全面“翻車”的元氣森林。
結果就是,無論是樂迷或粉絲,大家都是花了錢的消費者,卻都沒有收獲好的體驗。
如果主辦方實在想要流量,實在大可不必費心費力如此折騰樂迷們,有網友仗義執言,與其千方百計琢磨讓跟音樂有沾邊的藝人跨界,不如直接大大方方邀請對家演員,設置藝人專區票,徹底分流:流行一天,說唱一天,搖滾一天,專場一天,大家皆大歡喜。
一、被流量淹沒的音樂節們?
跨界是本屆五一檔演出的商業“趨勢”。在原本由音樂人趕場的音樂節陣容里,其他定位的藝人也開始成為一場音樂節的賣點。
跨界的人群主要粉兩種,一是網紅,“網紅”何秋事出演了北京元氣森林音樂節和太湖灣音樂節,而皮皮朱參演了佛山銀河左岸音樂節。
二類更普遍,則是演員,當然,需要說明的是,演員也并非完全跟音樂不沾邊。
據悉,北京元氣森林音樂節請來了人氣演員趙露思和張晚意,兩人均是“音樂節首秀”;演員張新成參加了咪豆音樂節和佛山銀河左岸音樂節;太湖灣音樂節還請來了相聲演員岳云鵬、影視演員羅云熙;任嘉倫則參加了上海超級芒果音樂節。
無論是趙露思還是任嘉倫都曾獻唱過影視OST,并非完全在音樂上毫無建樹。
只是,當音樂節再度從“滾”“哈”拼盤升級到如今的流量演員站臺,商業邏輯實際上始終是不變的——哪里有流量,就往哪里賣票。而從前的“滾”“哈”拼盤聯歡還算得上是從音樂的角度出發,把一場票賣給愛聽不同類型音樂的人兩類人,當這個類別從音樂拓寬到真正意義的流量上,開始把票賣給來“看人”的演員粉,聽歌的環境變了,也最終造成了現階段的跨界現狀。
那么,票確實更好賣了么?
并不完全如此,今年的音樂節并沒有像往年那樣出現一票難求的情況,價格區間普遍在199-1680元,除了大家熟知的草莓音樂節、泡泡島等頭部音樂節之外,kk觀察到,五一期間,大部分音樂節都是有余票的。
只是,音樂節早已并不完全是一場只屬于主辦方的盛宴,一場音樂節,配合小長假的檔期,往往意味著人們還有會安排周邊出行可能性。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五一期間全國舉行大型演唱會高達60余場,其中,音樂節有近30個。根據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節前發布的監測數據顯示,五一期間全國大型營業性演出預計觀眾人數將超200萬人次,將帶動酒店旅游消費20億元。
一場音樂節票賣的好,對當地城市的文旅消費鏈也有著重要意義。
去哪兒大數據顯示,截至4月24日,在主要旅游城市中,海口五一酒店預訂量增幅最高,較去年五一增長3.4倍。時代少年團五一在海口舉行演唱會或是帶動海口酒店預訂量增長的重要原因。此外,安徽滁州憑借葫蘆果音樂節,帶動當地五一酒店預訂增2.4倍;新疆伊寧蜜桃音樂嘉年華,帶動酒店預訂同比增1.3倍。
據四川省委宣傳部官方微信公眾號“天府新視界”4月28日推文,今年清明節期間舉行的2025成都熱浪飛行銀河左岸音樂節,累計吸引觀眾超6萬人次,其中外地觀眾占比87%,帶動消費1.2億元。
正因如此,一場音樂節主動擁抱流量,顯然有商業上的考慮。
二、誰在為沖突買單?
而當音樂節真正擁抱流量迎接票房之后,伴隨的煩惱卻也顯然更多了。
首當其沖是觀眾眾口難調惹得亂子,和樂迷們依靠音樂審美分類而統一的共同包容環境不一樣,粉絲們的世界觀講究的主要是一個涇渭分明——想要保持和諧的前提是你不犯我我不犯你。
但顯然,在一場隨機性大于一切的拼盤演出上,固定的流程基本上是無法被保證的。
這兩天還在喋喋不休的摩擦發生在5月1日的常州太湖灣音樂節上,作為壓軸嘉賓之一的羅云熙,原定表演時間為20:00-20:30,排在后面的是周深,原定表演時間為20:50開始。
根據現場的粉絲演出結束后在互聯網上的反饋:周深粉絲方面提到,羅云熙實際表演“超時”到20:43,導致周深團隊僅有7分鐘調試設備。而羅云熙粉絲則給出視頻回應,表示羅云熙實際表演為34分鐘,僅超時4分;她們同時表示,周深也“超時”了——按照節目單,周深的表演時間為40分鐘,但周深一共表演了43分12秒。
因為幾分鐘的延遲,雙方在互聯網上爆發了爭吵,雖然事后羅云熙與周深在后臺親密合影,羅云熙還發文表示周深是自己“初次見面的老朋友”,但爭論引發的談論已經在互聯網上廣泛發酵。
還沒完,緊接著第二天,趙露思在原定5月1日但延遲至第二天的元氣森林音樂節上,由于落日飛車樂隊因為交通原因遲到,導致所有其他藝人的演出時間被壓縮,到趙露思這里,被壓到了7分鐘。
除了趙露思之外,音樂人崔健、老狼、鄭鈞、柳爽的演出時間都在不同程度上被壓縮,甚至崔健還唱著歌,主辦方就關上了幕布。而在音樂人登臺演出前的廣告,卻實實在在播完了。正因為主辦方不夠專業的操作,元氣森林音樂節毫無疑問是五一檔口碑最差的一場。
在kk看來,這本身與藝人關系不大,無論是樂迷、粉絲或是藝人都在某種程度上被主辦方“坑了”。
關于今年音樂節,顯然樂迷們和粉絲們早早就開始了較勁,樂迷們對演員上音樂節的行為表示質疑,粉絲們忙著在評論區里控評,指出這是“公益行為”等等。當音樂淹沒在無數熱搜轟炸和粉絲罵戰的流量中,甚至部分音樂節因為粉絲的摩擦,反而得到了更多的關注,而本身就是以為品牌做曝光為主線的音樂節,可能會繼續在流量的道路上狂奔。但對那些更偏向音樂性的音樂的演出IP來說,能否不被流量裹挾,堅守音樂的初心的常態,反而變成了一種情懷。
而對音樂行業來說,更重要的是,音樂節承擔的角色并不完全只是一場由不同陣容編織成的性價比拼盤,對于小體量或尚在起步階段的音樂人來說,音樂節是一個可以向上突破,讓自己的音樂垂直投放到聽眾的窗口。
但當流量規則加入時,這樣的窗口顯然被徹底破壞了。這對音樂節以及音樂人甚至樂迷來說,才是最大的傷害。當音樂人不再是音樂節的主角,聽眾也不再完全是樂迷時,音樂顯然已經不再重要了。
其實,無論是不是所謂的“樂迷”,當我們談論音樂節卻并不再專注于音樂時,是否音樂節就該換個名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