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西貝偏北
編輯 / 阿 ? 筆
運營 / 獅子座
“不是練手,是想看看我黃德忠,尚能飯否?”
這句臺詞出自成龍大哥的新作《捕風追影》,71歲的他借電影臺詞替觀眾問出了這句話。熟悉的警匪片,少不了的動作戲,成龍怎么還在打、成龍還能打嗎?
回看成龍履歷,早期他塑造的角色堪稱“銀幕超人”——無論是《警察故事》系列中身手矯健、總能絕境翻盤的陳家駒,還是《A?計劃》里智勇雙全、敢從鐘樓縱身躍下的馬如龍,皆是上天入地、無所不能的搞笑硬漢形象,憑借搏命式表演和鮮明的喜劇風格,成為幾代觀眾心中的?“功夫神話”。
然而自?2012?年《十二生肖》后,他主演的作品口碑與票房接連遇冷,被戲稱為“成龍13撲”。從劇情空洞的《絕地逃亡》,到套路化明顯的《機器之血》《急先鋒》,再到近幾年打情懷牌的《龍馬精神》《傳說》《熊貓計劃》《功夫夢:融合之道》,都在?5?分上下徘徊,消耗觀眾對?“成龍電影”?的信任,透支著他數十年積累的口碑根基。
直到這部《捕風追影》——那種刺激和驚喜感是劈頭蓋臉地砸過來的,動作花活層出不窮,智斗橋段干脆利落,不只是拳拳到肉的快感,還有久違的“這才是成龍”的暢快。
更重要的是,這一次觀眾買單的不是一個人。成龍不再孤軍奮戰,他身邊站著的是“千面影帝”梁家輝。再加上“以老帶新”的格局,年輕演員和新鮮血液闖進來,讓一部老派警匪片重新煥發出新鮮感。
它不只是回憶里的功夫嘉年華,而是一場帶著傳承意味的革新:前輩用身經百戰的動作積淀托起銀幕的厚度,新人用新鮮血液和敘事方式注入活力。
這樣的交鋒與交融,才能讓這個類型延續生命力,找到屬于下一個時代的觀眾。
(涉及劇透,介意請先收藏~)
一、舊瓶新酒,“新警察”撞上“黑社會”
影片改編自香港編劇、導演游乃海在2007年的導演首作《跟蹤》。原作講述香港CIB(跟蹤組、狗仔隊)里的“狗頭”黃文展和“豬女”何家寶共同追蹤珠寶搶劫犯、“犯罪天才”陳重山的故事,相比于酣暢淋漓的動作戲,原作更側重偵查、反偵察與心理博弈。
《捕風追影》延續了跟蹤、抓捕、智斗“犯罪天才”的框架,甚至處處致敬。比如成龍飾演的被返聘回警隊的跟蹤專家黃德忠,代號“狗頭”;張子楓飾演的年輕警司何秋果,代號“小豬”,而張子楓的早逝的警察父親,在閃回時出現時由任達華飾演,他正是《跟蹤》里的狗頭;“犯罪天才”傅隆生過了將近20年,依然由飾演陳重山的梁家輝扮演,可謂是大D哥又重出江湖,寶刀不老,戰完阿樂又戰陳家駒。
從海報也能看出,制作大了,人數量多了,更強調團戰了,而這也是《捕風捉影》立足當下的新穎之處。世界觀設定夠新,夠當下。港片不只會文藝復興整《九龍城寨之圍城》,還能打造以比特幣為目標的“新型銀行劫案”?警匪故事。匪在老狼王“影子”的帶領下,憑超強反偵察能力戲耍警方“天眼”;警請回了退隱的跟蹤專家“狗頭”,用老派經驗與年輕血液的合作;正反雙方在高科技與傳統智慧之間展開貓鼠博弈。
更妙的是,正反兩派的核心沖突都落在“老”與“新”。
一方面,警隊里,AI辦案高效快捷,傳統跟蹤隊被嫌棄無用;匪徒中,老派頭領與年輕手下矛盾加劇。成龍、梁家輝兩位領頭大哥,都在掙扎中拼命證明自己“尚能飯否”,這份掙扎也與演員現實的處境互相映照。
而另一方面,張子楓、此沙等年輕演員的加入,又帶來了新鮮視角和青春能量,讓影片在延續港片筋骨的同時,披上了更貼近當下的外衣——既能看到成龍式的動作喜劇,老派警匪片的硬橋硬馬,也能感受到現代警匪的智斗質感。
這就不得不提到動作戲,最能展現警匪片氣質風格的部分,味太濃太正了。
動作戲不只是打斗,追捕一樣可以拍得極為出彩。
開篇的定場戲就印證了這點。“狼崽子們”為了躲避警察追捕,在“老狼”的指揮下上演了一出永利皇宮的變裝逃脫秀,簡直是把《碟中諜8》里沒發揮出來的變裝變臉發揮到極致——貼胡子戴帽子,打領帶換裙子,戴假發變辣妹,行云流水絲滑變裝,堪比大變活人。
不僅如此,每個人的打斗方式都有不同的路數、自成一派。
伍耀磊(王紫逸飾)作為出任務到現場的警司,年輕脾氣大火力壯,打斗方式就硬橋硬馬,拳拳到肉;何秋果作為瘦弱骨干的年輕女警司,在警隊里被同僚輕視,卻借力打力,利用自己的靈巧身形逃脫控制、出其不意地反制與反殺;“狼崽子”們都是年輕的小孩,有的擅近戰、有的擅布局,但他們出手快準狠,還融入了街舞、跑酷的動作,非常時尚活潑;而成龍大哥來到了洗衣房大倉庫,猶如回到了熟悉的“家具城”,把鋼管、梯子、滾筒洗衣機通通用上……
法拉利老了依舊是法拉利,這句話在暑期檔一句送給《F1》的布拉德·皮特,另一句要送給《捕風追影》里梁家輝飾演的“影子”,千面影帝又回到了他的統治區。作為曾經的雇傭兵,他是從狼群里殺出的頭狼,集陰狠損于一身,打斗上也專攻喉眼動脈,非常符合他的性格。擅長先攻心,再攻人,用一把匕首以1v30了養子們安排的嘍啰,又能在戴著手銬的情況下殺穿一車特警,可見了得。
當梁家輝和成龍在狹小的餐廳閣樓夾板間搏殺時,那種力不從心又拼盡全力的狀態,真讓kk有一瞬間淚目,為這些老戲骨以肉身硬撐出來的真實感動容。
兩個年過七旬的演員需要在木板里爬進爬出,拍攝時成龍的眼睛差點被道具刀懟出血,面對梁家輝的緊張,大哥揮手說“沒事,再來!”,他怕對方收斂動作,壓縮表現效果。
對成龍來說,這只是他拍戲經歷中一次微不足道的小傷,“如果你承受不了的話,開始你就不要接受,當你接受了這個角色,你就要把它演好,而且我們不是拍AI那種特技片,我們是實打實的,你必須要親自上陣。梁家輝懂,我也懂。”
說到底,警匪片還是要靠這份拼命而倔強的“人味”,才能撐起觀眾心里的重量。
二、好劇本,讓班底發揮出真正實力
截至發稿前,《捕風追影》豆瓣近10萬人打出8.1的高分,票房破3億,預測能達到10.18億。
拋開長尾效應和“是否能讓警匪片再次輝煌”不談,現階段的《捕風追影》已經成就了很多人——它不僅是成龍近10年來最佳的動作片,讓輾轉多個爛片的影帝梁家輝重溫舊夢,也是導演楊子(不是黃圣依前夫!)職業生涯的證明(前作有5.9的《寵·愛》和5.3的《龍馬精神》)。
盤子能碼起來,離不開好劇本對于大哥和影帝的感召。
兩人開始都不想參演。成龍曾多次拒絕《捕風追影》,雖和導演楊子合作《龍馬精神》在前,但他不想再來一遍《警察故事》,是導演鍥而不舍給他講劇本的精神打動了他,讓他感覺這不只是一部的動作片,也有很多他能展現演技的地方。
而梁家輝剛收到楊子的邀約時就拒絕了一次,他從影40多年一直盡量避免重復角色,但他閱讀完劇本后,發現跟蹤的情節中充滿了老世界和新世界的銜接,“你必須去面對新的世界,找到自己的定位,這對傅隆生來說是一個挑戰,我也必須面對新世界的發展,雖然我是一個上了年紀的人,但也不能沉浸在某一種思維里頭。”
拳拳到肉的動作戲負責制造爽感,而文戲的對照組才真正走進觀眾心里。張子楓飾演的新人警察,父親因成龍角色的行動殉職,她對他既有敬仰,也有責怪。兩人一路在愧疚和倔強中拉扯,最終相互理解與釋懷。另一邊,此沙飾演的雙胞胎兄弟與孤兒院伙伴,將梁家輝視為父親般的存在,卻又因他的衰老與獨斷心生叛逆。直到發現,這個冷漠多疑的頭狼,也曾試圖以命相護。
這場交鋒在“西湖醋魚”一幕里展現得淋漓盡致。張子楓在菜市場憑水洼反光鎖定梁家輝行蹤,隨后一路跟進住宅,在電梯里偶遇。為了掩護身份,成龍與張子楓臨時偽裝成頂樓的父女,還被梁家輝“登門試探”。
為了避免張子楓多說露餡,成龍索性把梁家輝拉進廚房“露一手”。結果梁家輝端出招牌西湖醋魚,味道卻糟糕透頂,甚至在最終對決時還被成龍拿來吐槽。
真正的火花則在餐桌上,梁家輝借著張子楓額頭的疤痕,一再試探兩人的父女關系,而張子楓卻意外發現,父親去世后,成龍其實一直在暗中關心自己。臺詞表里兩層:明面上針鋒相對,暗地里卻悄然解開心結。劇情推進和人物關系的升華,在這一刻合二為一。
影片里的感情延伸到了片外,觀眾還能繼續相信成龍大哥。在《捕風追影》北京首映禮上,張子楓還原《成龍歷險記》經典對白,“龍叔,你還會一輩子演戲嗎?成龍直言:“會演一輩子戲,演到你們不想看為止”。
不僅如此,《捕風追影》更是打響了愛奇藝“大片計劃”的第一槍。從“燎原計劃”、“爆前計劃”再到“大片計劃”,合稱為愛奇藝自制電影的“三級火箭”。
愛奇藝希望通過流媒體的獨特優勢,搭建一條從新人到成熟類型片導演的成長通道。首先依托“燎原計劃”,以小體量電影發掘并培養新人,讓他們的作品能在平臺上線與觀眾見面;接著從中篩選出優秀人才與劇本,進入“爆前計劃”,提供最高3000萬元的制作資金,支持他們創作更具先鋒表達的商業院線片。
“扶上馬,再送一程”。未來,這些經過歷練的年輕創作者,將成為愛奇藝“大片計劃”的中堅力量。而《捕風追影》的成功,為接下來的《1840》《非常監獄》(尹力導演)(曹保平導演)等多個項目打了樣。
今年暑期檔,好片頻出,《捕風追影》卻殺出一條血路。它不是靠復古情懷取勝,而是用“新舊交替”的警匪故事,給觀眾來了一次暢快淋漓的重擊。老的,還在堅持;新的,正悄然接棒。
這部片證明了,警匪片沒有斷氣,它只是需要一次換擋:動作戲得更炸裂,文戲得更動心,議題得更貼近時代。只有這樣,才能讓類型片真正走進下一個循環。《捕風追影》不是一部孤立的電影,它更像一次行業信號:未來的港片,未來的警匪片,必須在“守住筋骨”和“擁抱變化”之間找到答案。
畢竟,觀眾不缺情懷,他們缺的是下一次被狠狠點燃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