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米 ? 奇
編輯 / 朱 ? 婷
運營 / 獅子座
吐槽《赴山海》,成了互聯網新的流量密碼,也是截至目前2025下半年劇集市場最大的熱鬧。
《赴山海》的背景注定它自帶高聲量:是成毅繼《蓮花樓》站穩頂流位置、待再度驗證實績的力作,也是桃鵝聯手vs褲《藏海傳》、平臺之間S+劇作的延遲對打。
客觀來說,貓眼認證的播出10天有效播放量破7億、連續10天登頂劇集熱度榜,成毅飾演的蕭秋水角色熱度在愛奇藝破2億……前方給出的數據認證,成毅在熱度上確實扛起了《赴山海》,而劇集口碑不及預期,也讓成毅在這一戰暫處下風。
開播時再不好過,臨收官也馬上好過了。目前劇集已播出大半,網友下場審判的熱情稍微褪去,抖音熱點#赴山海口碑回升#話題上升,劇方在暗暗發力搶救口碑基本盤。
同時成毅的新餅消息已經傳出,據悉他主演的《兩京十五日》即將開機,今日已進組定妝。這部劇為愛奇藝S+古裝、改編自馬伯庸同名小說、《大明王朝》《哈爾濱一九四四》導演張黎加盟,搭檔演員林更新。算是大制作好餅。
kk曾和很多看客一樣好奇,這一次口碑失利,究竟會不會動搖成毅本被市場看好的扛劇能力?而看到成毅戲約不斷,將再次帶著S+作品進入待檢期,這個尖銳的問題,竟變成了偽命題。
原來,一部戲定演員扛劇力“生死”的規則,在劇集市場已經“失靈”。誰是具備扛劇力的演員,評判標準愈發復雜,答案也愈發清晰了。
01、《赴山海》和成毅面臨的審判,仿佛在哪見過
這兩周互聯網上最大的“樂子事”之一,就是各博主們趁熱下場挖掘《赴山海》和成毅槽點,相關話題主要圍繞劇集粗制濫造、審判成毅演技等展開。
撕開這個口子的,或許是最初討論的#赴山海 摳圖感#,也可能是#赴山海 劇本穿幫#、#赴山海洞洞鞋穿幫#,負面評論演變成互聯網樂子引入更多網友所關注,直接送上#赴山海開播5天引吐槽不斷#登上熱搜,開局不利。
kk總結下《赴山海》的槽點,其實是很多劇的通病:劇情老套、服化道敷衍、節奏拖沓……
博主們審判到“上頭”,將這場鬧劇曾一度演變到“沒槽硬吐”的地步,譬如鏡頭穿幫是否需要演員背鍋這種技術性失誤,竟也上升到演員帶資進組擠占制作成本爭議。
《赴山海》黑紅本色是一種新的流量密碼,在高流量討論、高數據產出的推動下,劇集品質具體不明,審判劇作和演員真正的價值指向何處,反而模糊不清,總之輿論越描越黑了。
等等,這樣的故事,kk仿佛在哪里見過?
上一段“連坐慘案”,還是2023年播出的由楊洋主演的《我的人間煙火》。這一役戰損力強到,互聯網樂子翻新再快,網友們也沒忘了它。
巧合的是,今年楊洋在《我的人間煙火》后重整旗鼓,帶著《凡人修仙傳》重回大眾視野,他在采訪中首度回復了那段往事,表示:“那個時間段大家可能不太喜歡我,那我就少出來和大家見面。”
從《我的人間煙火》到《赴山海》,兩條軌跡驚人地重合:都是頂著“頂流主演+S+制作”的高期待開播,卻在開播后迅速“爆開黑走”。
前期有多被捧,后期就被罵多狠,演員也同樣因為一部劇的口碑裂縫,徹底陷入“流量推動熱度?又被熱度反噬”的邏輯閉環里。
流量的雙刃劍在此刻格外鋒利:演員憑借流量和人氣為劇集拉高熱度值,而一旦劇集口碑出現滑坡,他們也會成為觀眾最大的“宣泄口”,被丟在互聯網上用放大鏡瘋狂地審判。
02、流量型演員靠熱度扛劇,失利后冷靜期已變短
黑紅也是紅,《赴山海》至少驗證了成毅的熱度體質和流量效應,即便被扔進腥風血雨中審判,他所引發的關注與討論,也給這部劇真實地轉化成了流量和數據,并獲得品牌方追加投放。
kk發現,在《赴山海》被審判的第二周內,滿小飽、丸美等新品牌追加投放,商務隨著熱度紛紛吻上。
流量型藝人的影響力,在這時轉化成了扛劇力:無論劇集口碑走向如何,流量型演員始終穩站話題中心,一次次在輿論的放大鏡下,帶動劇集完成某種意義上的“出圈”。
從《蓮花樓》到《赴山海》,再到愛奇藝投喂的新餅,成毅手上S+大劇片約不斷,幾乎沒有空檔期。正是因為,成毅為這些劇集帶來的熱度也沒斷過。
拿《赴山海》來說,劇集未播出時,就和優酷S+、肖戰主演的《藏海傳》隔空撕殺,上文也提到了劇集的多方數據,很是可觀。
而找流量型演員的風險也在于,如果劇集口碑不過硬,反而會因流量演員的加入,進一步從小滑坡變成大崩塌,概率更大,傷害力更強。
成毅的流量已無需再檢驗,但《赴山海》沒有成為口碑續作,這一次難言成功。很多流量型演員困境也在此,熱度有了,話題開幾頁熱搜,打口碑戰時卻總是差一口氣。
其實這口氣松就松在,演員本身的發展更依賴自身的舒適區——ta們需要選擇挑戰更多元化的角色,鞏固自身演技實力的標簽。
下一部作品抬上檢驗時,成毅能否“輕舟已過萬重山”?同樣時隔兩年的時光,2023年《蓮花樓》口碑熱度雙贏,2025年《赴山海》失利,對比楊洋被全民審判后的沉寂和隱身,成毅在新的市場環境下境遇并不同。
盡管遭遇劇集口碑失利,仍有平臺買股,S+餅投喂,緊接著“續力”。一次失利給新生代的頭部演員們帶來的“冷靜期”,好像變得更短了。
03、扛劇之爭出現高端玩法,“單人過會”才顯硬實力
一部戲的成績,已經定不了演員的“生死”,市場允許他們“撲”一次,畢竟在當下的環境來說,從劇本打磨、制作落地到宣發上線,任何環節的疏漏都可能導致劇集口碑滑坡。
但是給頭部演員多次連撲的“試錯”機會,并不多。撲得太多,意味著ta們的“扛劇力”被消耗,輕則被對家拉踩業務能力下滑,重則全民審判實力不配位,久則被競品演員補位、市場放棄。
是的,在內娛,再不想爭,也不得不爭。
今年三月底,網上盛傳業內認證的“六大過會保障演員”名單,這六位演員是指劉亦菲、趙麗穎、楊紫、胡歌、張若昀、肖戰,過會其實是指平臺項目審核,這份名單意味著這些演員可以以個人影響力推動劇集通過平臺立項會,無需依賴搭檔或IP加持,靠招商能力與播放預期,就可以一個人扛起一個項目的基本盤。
半年過去,流量熱度、IP?加持在冷淡的劇集市場,不再是衡量演員扛劇能力的唯一標準,這一小道消息煽動到內娛,竟引發了蝴蝶效應。
粉絲們在為偶像們吹噓實績時,有人會翻出演員過往主演劇集的立項記錄,驗證演員僅憑名字就直接通過立項證明;有人整理招商數據,用收入金額來驗證實力……單人過會,幾乎成為頭部演員的一款“時尚單品”。
這種高端玩法到底怎么評判?不如先從“歷史起源”開始看,上述六位演員為何會有保障:
“單人過會”一詞,是源自肖戰正在拍攝的《諜報上不封頂》,據悉在籌備階段,項目鎖定其出演男主任少白后,優酷平臺就直接“過會”了。
真頂流的保障,就是播出前能招商、播出中有熱度、播出后有口碑維穩。其余幾位演員無一不是如此。
劉亦菲的《夢華錄》《去有風的地方》《玫瑰的故事》三部作品連爆,即便沒有“大?IP”的加持,也能招商數據屢創新高;趙麗穎前有《花千骨》《楚喬傳》《知否》現象級爆款奠定國民度,《幸福到萬家》《風吹半夏》等大熱劇成功從古偶轉型現實題材;楊紫從《親愛的,熱愛的》打通爆劇命脈,《長相思》首播廣告達11個,播出后拿下多平臺年度劇王、《國色芳華》單日播放量刷新芒果?TV?的歷史記錄。
男演員這邊實績也很硬核,張若昀憑借《慶余年》《雪中悍刀行》在男頻賽道站穩腳跟,選戲眼光和演技實力都獲得觀眾信任;胡歌《瑯琊榜》《偽裝者》等經典國劇認證劇作品質,《繁花》大爆也為他的國民號召力,增添了歷經時間檢驗的實力……
市場多次把好劇、大劇交給誰,要么說明ta真扛劇,要么說明ta是真資源咖。而到了能“單人過會”的階段,這類演員可以讓上面兩種可能同時存在,本質上是真綜合扛劇力帶來的底氣。
kk發現,由于流量型演員在演技實力認證這一塊,起步普遍更慢一些,有一批默默被劇方看好的扛劇選手,走起了另一種安全系數和資源品質雙高的路線。
這一批選手,是有實力派潛質的郭京飛、雷佳音、張譯、于和偉、秦昊們。一般更獨特的敘事需求、角色塑造難度更高的劇作,會交給這些有多部口碑作品驗證、國民度突出的演員們。
今年上半年,郭京飛就有三部劇上線,分別是《黃雀》《駐站》《漂白》,2部央視劇、1部班底不錯的愛奇藝頭部懸疑劇,足見行業對他的認可。不過,由于三部劇角色都是警察、劇集表現平平,郭京飛也開始出現消耗自身扛劇力的嫌疑。
因此,誰更能扛劇,人選不是單一、固定的。可以確定的是,流量型藝人和實力派藝人都不能松懈。資本或可以買股投喂出一批“資源咖”,也可以持續用資源為演員續航,但對演員來說,他們自身發展的把控也很重要。
想要在競爭中站穩腳跟、被持續看好,一方面要勇敢走出舒適區,一方面要提升實力應對不同的角色。
如果態度未能擺正,再能打的粉絲,也扛不住觀眾的失望、圍剿、淘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