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欧美日韩精品/狠狠色婷婷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午夜无码av体验区/丰满人妻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人做爰A片免费看网站爱酱

豆包能給奔馳續命嗎?

“抖音海外版在亞洲至關重要”,2023年,當字節系APP第一次接入奔馳車機時,梅賽德斯-奔馳CEO康林松(Ola K?llenius)這樣說道。“別忘了,中國S級車主的平均年齡在40歲左右。”

兩年時間過去,一直想擁抱中國年輕車主的奔馳,卻遭遇了銷量上的滑鐵盧。

過去兩年中,奔馳在中國市場的表現進入“承壓期”,根據官方數據,2024年,奔馳在華交付新車71.4萬輛,同比下滑7%,而進入2025年,這一趨勢愈發顯著,今年上半年,奔馳在中國市場銷量29.32萬輛、同比下滑約14%,二季度更是同比下滑19%,成為全球主要區域里跌幅最大的市場之一。

近日,這家德國車企和字節跳動進一步深度捆綁,奔馳在華業務宣布與字節升級戰略合作,此次合作范圍涵蓋智能輔助駕駛、智能座艙,到數字化研發、營銷與客戶運營等多個領域。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全新純電CLA會搭載字節“豆包”大模型,該車型將于今年秋季亮相。

據了解,這并非兩家企業首次“握手”。早在2023年,字節系“火山車娛”已進入奔馳座艙;2024年,奔馳中國與火山引擎建立戰略合作,時隔一年后,這兩家汽車巨頭和互聯網巨頭的關系,終于正式“上車”。不過,把時間線拉長,這樁合作更像是奔馳在中國市場的一劑“救心丸”。

智能化水平不足,是奔馳在中國市場受到本土車企沖擊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來,中國本土品牌在智能化/電動化賽段加速換擋,到2024年,自主品牌在“豪華乘用車”細分市場份額已從不足5%上升至約30%,傳統豪華車企的品牌力和體驗優勢正在不斷被削弱。

據了解,首批搭載“豆包”的純電奔馳CLA預售價25.8萬元,一些業內觀察認為,這會是一款對標特斯拉Model 3的走量車型,沖擊中端市場最大的一塊“蛋糕”。不過,在純電版推出之前,上一代CLA在國內市場8月的銷量僅有344臺,留給奔馳的“反彈”空間似乎有點大。

隨著三叉星車標背后的車機與字節正式“聯姻”,“豆包”這款聽起來像是接地氣小吃的大模型產品,會是那個成就奔馳智能化升級的關鍵嗎?

A

值得注意的是,字節和奔馳本次合作規格很高,官方報道聲稱雙方要“建立汽車產業數智化創新合作的新典范”。出席簽約儀式的高管是梅賽德斯-奔馳董事會成員、大中華區業務負責人佟歐福(Oliver Th?ne)和字節跳動董事長張利東,從側面印證了這是一次戰略級合作。

從公開的合作內容來看,奔馳與字節并非只在“座艙AI”一處加碼。相關報道顯示,本次合作將覆蓋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數字化研發、數字營銷與客戶運營,意味著“豆包”將不僅僅是“車內交互”的模型,還將參與智駕場景,同時將與火山引擎的數據平臺、云計算與A/B能力相配合。

在此前的一些車企與AI企業合作的案例中,AI廠商通常是作為“模型供應商”的身份出現,但本次火山引擎和奔馳的合作,顯然不僅僅是在模型層面。

隨著雙方的戰略合作正式落地,奔馳方面想要從火山引擎引入一個“模型+云+內容分發”的一體化能力池,全面擁抱AI化、甚至“互聯網”化的運營體系。

這些舉措似乎表明,這家老牌車企想要的不僅僅是車機AI功能的升級,而是在“掉隊”多年后,試圖用新的視角,重新迎接新一代消費者,而這恰恰也是字節在AI之外可以帶給奔馳的東西——龐大的中文內容生態與用戶洞察的天然優勢。

事實上,在銷量滑坡之前,奔馳乃至歐洲汽車工業的“掉隊”就已經有跡可循。保時捷旗下咨詢公司MHP此前發布調研中顯示,94%的中國車企在新車上使用了基于AI的解決方案,而DACH地區(德國、奧地利和瑞士)的這一比例僅為20%。

隨著中國新勢力車企紛紛擁抱AI,汽車的作為商品的定義在悄然發生改變,從一個移動工具變成一個智能節點,可以收集數據、運行人工智能算法,并與城市、商業和家庭生態系統動態融合,這種新型汽車理念有一個新名稱:軟件定義汽車(SDV)。

SDV不僅僅是一輛帶觸摸屏的汽車。它是一種行為、功能和用戶體驗在結構上依賴于軟件的車輛。從基于AI的語音助手到OTA更新、自動導航系統或娛樂應用程序,SDV的核心是軟件載體。這決定了車不再是一款靜態產品,而是成為一個可以不斷發展/迭代的智能平臺。

事實上,在車機領域,奔馳方面擁有自研的MB.OS智能車機系統,但直到去年的CES 2024(拉斯維加斯消費電子展)上,奔馳方面才宣布要將LLM融入MB.OS。一些行業分析顯示,這款新的語音助手與ChatGPT類似,它將學習駕駛員的使用模式,從而打造個性化體驗。

顯然,作為一家全球化車企,奔馳在擁抱SDV的路徑上有些遲緩,另一方面,傳統車企智能座艙的AI化升級離不開“外援”的加入,奔馳方面此前曾表示,正在與OpenAI合作開發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豆包”的加入將是奔馳在中國市場的強力外援。

據了解,豆包加持下MB.OS,將革新奔馳用戶的車機語音交互體驗。過去,奔馳車主需要用標準普通話說出精確指令,而“豆包”的加入,將讓國內奔馳用戶一次用上“聰明”的車機。

以即將推出的純電CLA為例,800V平臺、866公里續航、加長的軸距,這些紙面參數雖然在同級車里屬于第一梯隊,但也僅僅是“趕上”對手而非“超越”,奔馳想要在20-25萬價位搶回市場,“體驗曲線”的優化很重要,這可能也是奔馳方面選中字節作為合作伙伴的原因,“豆包”的AI對話能力,輔以抖音/汽水音樂/生活服務等生態,“軟體驗”和新勢力車企拉齊了,才有可能改變奔馳在新一代消費者中“不夠前沿”的形象。

換言之,在AI和電動化時代,奔馳作為傳統豪華品牌的“復古”感,一定程度上在削弱奔馳的品牌力。而作為入門車型的CLA系列,一輛“更聰明”的純電版本,能否扭轉這一局面還是未知。

回到本次合作的另一邊,和大眾普遍的“內容平臺”印象不同,字節跳動近年來在車圈十分活躍,憑借著在AI/云服務的優勢,字節旗下火山引擎已經與多家車企達成合作,“豆包”上車正成為火山引擎乃至字節的重要戰略錨點。

B

就在幾周前,特斯拉也宣布了在中國市場的AI合作伙伴,新款Model Y也將搭載“豆包”,和基于火山引擎集成的DeepSeek。特斯拉方面并沒有高調的宣傳這一舉措,在一些業內觀察看來,這更像是這家頭部車企針對中國市場“補足短板”的操作。

火山引擎進入汽車行業的過往,可以追溯到5年前,彼時的豆包剛剛面世,字節和火山的“上車”是從自家最熟悉的“內容與交互”切入。2020年,字節官網發布了一則招聘信息,引發了業內人士的關注:字節正在招聘智能終端/車聯網業務的商務經理,此舉被視為是字節試水汽車業的信號,要知道在2020年之前,這家互聯網企業進軍汽車行業的唯一嘗試,是參與理想汽車3000萬美元的C輪融資。

2020年9月,火山引擎針對車載場景正式推出火山車娛,并首次將內容流產品結合火山引擎的智能推薦能力應用于吉利、領克旗下車型智能座艙。2023年“火山車娛”進入奔馳,TikTok/抖音系內容正式作為第一方應用接入車機,通過內容生態的橋梁,字節方面與車企建立了合作基礎。

2024年以來,火山引擎開始在智能座艙領域發力,除特斯拉和奔馳外,廣汽、上汽等車企先后宣布與字節方面展開合作,智己/傳祺等品牌的智能座艙都出現了“豆包”的身影。而圍繞“座艙AI”的可復制性,在過去兩年中,字節跳動也在持續搭建車企“朋友圈”。《品玩》在2025年4月的報道中披露,今年的上海車展上,超八成參展車企與火山引擎達成合作,涵蓋本土和海外十余家車企。

另一方面,字節還打通了供應鏈與方案商的渠道,像偉世通(Visteon)這樣的汽車供應鏈企業也成為了字節的合作伙伴,并在此前的上海車展上聯合發布了下一代智能座艙解決方案。和廠商的定制化方案不同,供應鏈企業的方案往往更加“模板化”,使OEM能夠快速將“豆包”的模型能力和生態集成到新車型中,從而加快上市時間。

火山引擎能夠在汽車領域開拓疆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這家互聯網巨頭的結構性優勢,一方面擁有中文內容/服務生態的天然連接力——音樂、短視頻、信息流與生活服務,為座艙“高頻化交互”提供了素材/內容池;同時,火山引擎的云計算、數據基礎服務,本就是面向B端的成熟產品,遷移到汽車產業并不突兀。此外,還有很多車企最需要的——以“豆包”為代表的大模型能力,包括AI對話能力、多模態場景識別等。

這三者疊在一起,字節把過去幾年中,AI時代互聯網產品方法論“復刻”到了車上,這與許多OEM試圖“把車做成大手機”的長期方向,無形中高度契合。

不過,盡管字節在汽車領域不斷斬獲合作伙伴,但“豆包”的智能化加持能否扭轉一些傳統車企的市場頹勢仍有待觀察,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奔馳高調的宣布與字節方面的合作多少有點蹭熱度的意味。

“字節在車圈的地位現在有點類似華為,大家都想蹭一下豆包的金字招牌。”來自某智能座艙廠商陳輝(化名)表示,奔馳方面需要通過智能化升級,來改變市場對自身“老舊燃油車”的認知,而字節方面也樂于開拓奔馳這樣的高端品牌客戶。

C

回過頭再看“豆包”和三叉星的聯姻,很難說這到底是奔馳的“強心劑”還是“麻醉劑”。

2024年,奔馳在華銷量為 71.4 萬輛,同比下滑約 7%。其中純電車型更是重災區,奔馳純電車型去年在華銷量為 18.5 萬輛,同比驟降 23%。相比起“守不住”豪華燃油車市場的尷尬,“跟不上”新能源智能化時代的現實,對奔馳而言則更為殘酷。

銷量下滑背后,用戶側的信任危機也在持續發酵。今年 6 月,國內多地奔馳車主反映車載導航、CarPlay、語音控制等功能大面積癱瘓,部分車機系統幾天不能修復。帶著“高端標簽”的奔馳,卻搞不好車機/座艙端的用戶體驗,一系列技術事故的背后,是奔馳在智能化賽道上的系統性掉隊。

而在技術層面,奔馳的“軟肋”在過去兩年中逐漸顯露:盡管康林松表示將在華投入超140億元用于研發,但自研操作系統MB.OS開發滯后、與本土科技公司合作落地緩慢,甚至直接導致奔馳產品線迭代速度放緩。Electricive的報道顯示,針對中國市場的純電 CLA 原計劃于今年上半年推出,推遲至下半年的原因據稱是軟件問題。?而最終解決問題的辦法,正是“豆包”作為外援的加入。

“不夠‘科技’,還有點老氣”,這樣的品牌形象,讓奔馳在國內核心消費群體中的吸引力不斷削弱。據麥肯錫《中國汽車消費者洞察2024》中披露,在報告作者走訪了19個城市,2400余名受訪者后,得出了“跨國車企不再天然溢價,品牌光環幾乎消失;傳統跨國高端品牌車主正‘近乎單向’流向中國高端新能源品牌”的結論。這似乎表明,“豆包”的加入也許能幫奔馳挽回一點回頭率,但年輕用戶流向新勢力品牌的趨勢難以逆轉。

橫向觀察其他競爭對手不難發現,在AI“上車”的浪潮下,奔馳已經被落下一段距離。國內自主品牌和新勢力早已在智能駕控、OTA、座艙交互等方面布局多年,蔚來、小鵬等新勢力車企早已推出多款AI驅動的座艙方案,并且持續進行OTA升級。

而在模型領域,阿里通義千問、騰訊混元、華為鴻蒙智行等方案,也和豆包一同蜂擁而至,紛紛進入各家車企陣營。以比亞迪和阿里的合作為例,今年6月,阿里云成為了比亞迪的深度合作伙伴。根據阿里云方面的表述,AI智能體Mobile-Agent可以在比亞迪車機完成對阿里生態App的操控。

換言之,國內新能源車企已經在摸索,具備跨端交互能力的下一代AI座艙場景。相比之下,奔馳和字節合作的“補課”意味更加明顯。

“你必須權衡你的選擇。我認為在現階段,做出最終決定還為時過早,”在2024年的奔馳季度財報會議上,談及中國汽車市場電動化/智能化的競爭時,梅賽德斯-奔馳CEO康林松曾這樣說道。

一年時間過去,對于奔馳而言,似乎已經到了那個決斷的時間點。搭載來自中國本土的“豆包”、以純電CLA為代表的新一代智能化奔馳車型將陸續面世,只是在同樣的時間節點上,競爭對手們也早已在AI能力上加速軍備競賽。在這樣的賽道里,奔馳選擇豆包,只是把自己帶回了“同一起跑線”,想要“自救”,奔馳要做的還有很多。

而在這場汽車行業關于智能化的殘酷競爭中,目前的贏家,看起來只有“上車”的“豆包”和它的AI同行們。

特別聲明: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DoNews專欄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DoNews專欄的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取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系idonews@shenlucha.cn)

豆包能給奔馳續命嗎?
掃描二維碼查看原文
分享自DoNews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