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欧美日韩精品/狠狠色婷婷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午夜无码av体验区/丰满人妻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人做爰A片免费看网站爱酱

【2021太和文明論壇:經濟科技分論壇】索馬里駐華大使:先進科技助力碳中和與綠色能源發展

導語:發達國家和地區應該帶頭合作,為全球的決策者、利益相關者、科學家和工程師們提供相關平臺,以供他們分享杰出的研究成果、交流鼓舞人心的想法,為我們的后代創造出更為安全的世界。

尊敬的各位來賓,大家好!

首先,我想提出一個簡單但又發人深省的問題——還有什么比干凈而優質的空氣更重要?如今,人類在各個領域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進步,這些成就大幅改善了人們的生活質量。

(圖片來源:pixabay.com)?

科技變革推動世界財富增長,其增長量超乎人們的想象,但同時也造成了氣候變化,加速了生態破壞。全球整體氣溫逐年上升,可能產生大規模破壞。

為了將全球溫升控制在《巴黎協定》中所提出的1.5攝氏度到2攝氏度,全世界必須在2050年前實現溫室氣體的零排放,并在本世紀下半葉實現負排放。

我們需要齊心協力才能實現這一目標,當然,這需要我們在能源領域快速完成系統化的轉型,從節能和提效開始,并逐步利用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燃料。

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大部分來自北半球的發達國家和地區,其目前在廣泛開展減排行動。幾乎所有經濟活動都需要利用能源進行。這自然造成了這一現狀:2020年,約有73%的全球溫室氣體排放來源于能源相關活動。

過去十年,減緩氣候變化這一問題已引起大眾的激烈討論。與此同時,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只有在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前提下進行減排,才有可能取得成功。我的祖國索馬里和很多發展中國家及地區均擁有豐富的可再生能源,比如太陽能、風能、地熱能和水能,其在提供能源的同時,也為社會和經濟發展帶來了新機遇。

過去200年的大多數時間里,世界上大部分地區的繁榮發展和經濟進步都伴隨著持續增長的能源消耗。然而,如今人類面臨著巨大的能源挑戰。

因此,在二十一世紀,發展中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面臨著雙重能源挑戰——既要填補尚未獲得現代基礎能源服務的數十億人的需求,同時又要與全球一起過渡到清潔低碳的能源體系。

世界銀行表示,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技術能力正在緩慢提升。利用現有的低碳技術將全球溫升控制在1.5攝氏度,這在技術上是可行的,但需要以在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大規模推廣低碳技術為前提。

在低碳發展的技術轉移和創新方面,低碳技術的成本在降低,而該領域的投資、貿易和創新活動在不斷增加。然而,世界上的一些極貧國家和地區并未從中受益,其在低碳技術市場中的交易或創新活動幾乎為零,卻又極易受極端天氣和洪水的影響,基礎設施易遭破壞,且會面臨喪失棲息地的問題。

過去十年,諸多技術進步和削減成本的方法讓許多國家和地區得以提高可再生能源的產能。

目前,中國、美國、巴西、印度和德國是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產國。有賴于技術進步,這些國家能夠在微風等各類條件下進行發電,風力發電機公司積極推出更高效能的新設計,而太陽能電池板技術也實現了很多創新。

我滿懷希望和欣喜地看到: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已開始利用最新技術,投入數十億資金,以期在未來幾十年間實現碳中和目標。這一次,中國再度走在前沿,宣布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目標,并將在短時間內發布更為全面的減排計劃,提出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宏偉目標。

為了顯著減少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并大力開發綠色能源,需要進行大規模的技術變革。

有關國家或地區的能源體系轉型,共有四項總體戰略:

一、在所有重要的經濟領域(如建筑業、運輸業和工業)減少能源需求,從而減少化石燃料需求;

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用更少的化石燃料來滿足“終端”的能源需求,從而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三、利用低碳或零碳能源,如天然氣、核能,以及生物質能、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以替代煤和石油等高碳化石燃料;

四、捕獲和封存化石燃料燃燒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防止其散逸到大氣中。

最后,我想用以下觀點總結今天的演講。

國際應對氣候變化的合作架構應進一步加強,使最不發達的國家和地區也能從中受益。

發達國家和地區應該帶頭合作,為全球的決策者、利益相關者、科學家和工程師們提供相關平臺,以供他們分享杰出的研究成果、交流鼓舞人心的想法,為我們的后代創造出更為安全的世界。

應創造出針對低碳技術產品的需求,并通過補貼、公共采購和資助等國內政策鼓勵創新。

溫室氣體減排的技術創新還需更多的專業技術人士積極參與,特別是各類學科的工程師和科學家們,因此,知名高等教育學府應該在此方面起到帶頭作用。

非常感謝太和智庫邀請我參加第五屆太和文明論壇,讓我有機會分享自己對此類重要問題的看法。

謝謝!

更多:2022太和文明論壇-DoNews專題報道 點擊進入

聲明:本站轉載此文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本網站對此聲明具有最終解釋權。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